首页 > 新闻 > 百姓热点 > 正文

靖王=司马睿?《琅琊榜》和滁州不得不说的事

《琅琊榜》的持续热播,不仅带火了主创演职人员,还意外带火了滁州的琅琊山。近日,琅琊山悄然把“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1447286834971

不过,琅琊山管委会近日回应——“会峰阁”更名是为了借助热播电视剧《琅琊榜》,配合微信营销,回应网友好奇,吸引网民和游客走进琅琊山。

 

那么,电视剧《琅琊榜》中的琅琊阁是否就在滁州的琅琊山?靖王与曾在滁州寓居十年的琅琊王司马睿有何关联?

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副秘书长、市委党校行政处处长骆跃泉先生对此做了详细考据。

琅琊阁就在滁州琅琊山?

琅琊作为地名非常古老,最初主要指今山东东南部胶南县的南境,有一座琅邪山。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登琅邪,作琅邪台,就在琅邪山下的滨海之地。秦代在这一带设了琅邪郡,后又增置了琅邪县,东汉改置琅邪国。到了西晋,琅邪王的封地已从山东南部的滨海地区转移到临沂地区。山东省有一座琅邪山,西晋几位琅邪王的封地都在山东,怎么会到了东晋和唐代要把滁州城西南的一座小山也重名为琅琊山呢?这同当时的形势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民国版《琅琊山志》樊光序:“琅琊之名,南北并著。若诸城,若句容,若滁县,皆有之。句容为东晋时郡治,其山川足供吟眺者尚鲜。惟诸城、滁县各以琅琊名其山,一则三面临海,一则四面环山,为自昔骚人词客所趋集。而滁之琅琊,尤擅其胜。盖自典午南渡,一马化龙之后,旧曾驻跸之地,已大为南朝士夫所注视”。

《琅琊榜》小说原文开篇描述:“琅琊阁,那是一个天下最神秘的地方,但同时,却也是天下最公开的地方。世上凡是听过琅琊阁之名的人,都知道它位于琅琊山顶……”。

在沦陷匈奴铁蹄,北方已无法立足的大背景下,靖王与谋臣的故事发生在京畿重地、素有金陵锁钥之处的琅琊山是个合理的故事演绎。

靖王 = 司马睿?

正如作者海宴也说靖王原型是司马睿,如果我们认可了靖王原型就是东晋元帝司马睿,那与滁州又有何渊源呢?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王朝岌岌可危,其时匈奴也在大举入侵,中原大乱,北方领土大多沦于匈奴铁蹄之下,北方的士族平民纷纷南逃,因为正值晋怀帝永嘉年间,史称永嘉之乱。当时年仅15岁的司马睿虽然世袭了琅琊王的王位,但势单力薄,兵荒马乱之际,司马睿用了首席谋臣王导的计谋,主动向朝廷申请到建邺(今江苏南京)去驻防,向南方发展,朝廷同意了,于永嘉六年(307年)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当年九月,司马睿率领手下谋臣将士以及他们的家族匆匆南下,都督其所谓“扬州诸军事”(当时的扬州军事所辖,名义上是江淮之间和江南大部分领地)。北方兵荒马乱,南来匆匆,虽不似丧家之犬,充其量也就象一个流亡政府,因为江南土著士族的抵触,加上北兵南来,大多不识水性,南渡并不顺利,暂时选择在滁州西南的摩陀岭寓居,后来在王导、王敦辅助下,招兵买马,经过近十年的厉兵秣马,才真正站稳了脚跟。

司马睿当年避居摩陀岭的传说在历代文人描述琅琊山的诗文中都有记载,比较著名的有:

唐大历年间(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按东晋元帝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的传说,在寓居之所兴建寺院、开凿山泉,称其山为“琅琊山”, 山中的溪水为琅琊溪;

唐代刘唐湾《琅琊溪记》:“晋元帝(司马睿)居琅琊,邸其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

唐代独孤及《琅琊溪述》:“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猶存。故长夫名溪曰琅琊”;

唐代诗人顾况《题琅邪上方》:“东晋王家在此溪,南朝树色隔窗低,碑沈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唐崔右甫《宝应寺碑》:“东晋元帝初为琅琊嗣王,巡难,浮江未济,回翔之地也(宝应寺,琅琊寺的初称)”;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琅琊山》:“东晋元帝以琅琊王渡江尝驻此山,故溪、山皆有琅琊之号,不知晋已前何名也”;

宋代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记》里记载滁州清流县:“琅琊山在县西南十二里,其山始因东晋元帝为琅邪王避地此山,因名之”;

明代宋濂《琅琊山游记》:“臣闻琅琊山在州西南十里,晋元帝潜龙之地,帝尝封琅邪王,山因以名”;

明代万历《滁阳志》中也记载有一段话:“山何故因名,当元帝时,中国乱,元帝将渡江故避此,后既称帝,江表人即其故号为山名耳”;

明代庄昶《旧滁州志序》:“晋元帝初封琅琊,远避索虏(匈奴),龙潜于此,因得名”;

明代文征明《九月廿日游琅琊山》:“帝迹留为梵王屋”;

民国版《琅琊山志》达修序:“琅琊山为东晋元帝驻跸之所,六朝以来淮东胜境于此称最”;

民国版《琅琊山志》孔祥熙序:“琅琊为滁胜区,自晋元帝游息于是,而名以立”。

司马睿蛰伏十年终成王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整个王朝岌岌可危,兵荒马乱之际,琅琊王司马睿用了首席谋臣王导的谋略,向南方发展,曾暂时选择在滁州西南的摩陀岭寓居,经过近十年的厉兵秣马,率部渡江,公元317年即晋王位,公元318年即皇帝位,史称东晋,演绎了一出“五马渡江,一马成龙”的历史传奇,摩陀岭因此被命名为琅琊山。

相传当时渡江的不止是司马睿一个王侯,还有四个复姓司马的封王,即弋阳王司马羕(“样”)、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红”)和琅琊王司马睿一起渡过了长江,登岸的地方就是现在南京长江边的幕府山。民间传说五位王侯刚一登岸,司马睿所乘坐骑顿时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的“吉兆”。事实上此处的“五马”,是指五个复姓司马的王侯,“一马成龙”指的是琅琊王司马睿,做了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

现在珍藏于无梁殿内白色的“马身龙鳞”石雕不知刻于何时,形象的诠释了“一马成龙”的故事:石雕上骏马踏浪腾云,外形和蹄、鬃、尾尚是马的形状,身上已现龙鳞,马首也渐变龙首,寓示着滁州琅琊山是司马睿“化身成龙”的地方,是东晋元帝真正的发祥之地。

无独有偶,南京市近年在司马睿当年登岸的幕府山脚建了一个五马渡广场,五匹铜雕形象的刻画了这个传说。

因为司马睿当年避居摩陀岭时世袭的是琅琊王之位,后来由此出山,登上龙庭宝座,后人便将摩陀岭更名为琅琊山。当然也有可能在司马睿时代就更名为琅琊山了,这如同当时侨置北方郡县一样,将山名也侨置了。

《翔地记》中“涂州”即“滁州”

作品中还有一个细节,静妃发现梅长苏就是林姝是从《翔地记》中觉察到的,个中缘由是《翔地记》提到涂州的一处飞瀑,在涂州溱潆府,溱潆是林殊母亲晋阳长公主的闺名,文中他写的批注是有减笔避讳。静妃问他在涂州那个县府,因为是亡母闺名,林殊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细节中的 “涂州”二字也与滁州有渊源:三国两晋时期,滁河称为“涂水”,今滁州市区一带称为“涂中”。两晋之时,“涂中”为江淮军事重地。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发六路大军攻吴,派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司马睿的爷爷)出击“涂中”,翌年2月,吴主孙皓遣使献玺于涂中,“一片降幡出石头”宣告投降(石头城即今南京),那时的“涂中”之城镇已经就是南京的桥头堡了。所以“涂州”二字可能也是古滁州“涂中”二字的演绎。

专家观点

琅琊山旅游应“借力”电视剧

影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游客的旅行决策。当导演带给观众以独特的视野,受到影视剧情的带动,观众会自行将荧幕里的美丽风光和故事情节交融相汇,会情不自禁地想去体验下剧中美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部《庐山恋》就带动了庐山景区的旅游热。又比如电视剧《乔家大院》带火了山西王家大院、电影《非诚勿扰》带火了西溪湿地、电视剧《花千骨》带火了浙江缙云仙都峰的旅游、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带火了浙江建德千叶古村的旅游。像这样通过影视剧来传播当地文化、提升知名度,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例子还有很多。

随着《琅琊榜》的热播,琅琊山的宣传和旅游推介当然可以借力发力,重点是宣传琅琊王渡江之前,寓居琅琊山励精图治,演绎了 “五马渡江,一马成龙”的历史传奇,当然仅仅靠平面的宣传还不够,因为琅琊山旅游主客源地长三角地带不少人对琅琊山多少知道一些,要想引起新一轮目光聚焦,进而促进旅游发展,还需要通盘策划,硬件软件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