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 正文

舆情综述:中央巡视组来皖“回头看”哪些会成舆论关注点?

本周,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宣布对安徽等四省进行“回头看”,令官场和时局观察者感到意外。中央第五巡视组的到来让安徽本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开展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哪些人和事会被查处?谁又将会成为下一个“被查者”?

安徽舆情热点排行

(备注:热度为新闻量、评论量、微博量、微信量与网页搜索量加权综合;监测时间范围为2月22日至3月1日。)

同样,热烈讨论的还有合肥的房价:274套房,有700多人抢购;一周内,政务区房价上涨4000元/平米;十几分钟内,二手房东就将房价抬高10万以上……不断上演的抢房、抬价、捂盘惜售,已透露出深深的社会隐忧。

巡视“回马枪”倒查“漏网之鱼”

2月23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传来消息,2016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将对安徽等4省进行“回头看”。2月28日,中央第五巡视组开始进驻安徽,开展为期两月的巡视“回头看”。

本次巡视是第九轮巡视,也是中央巡视首次“回头看”。舆论重点关注的是“回头看啥”?为啥要“回头看”?

对此,《中国纪检监察报》解读称,“巡视杀‘回马枪’,就是为了震慑那些巡视组来了就哆嗦、走了就嘚瑟的‘双面官员’,震慑那些不把巡视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当回事的无为干部。”

回头看什么?在安徽动员会上,中央第五巡视组组长桑竹梅讲得很明白:“对没有发现的问题‘再发现’,对尚未深入了解的问题‘再了解’,确保问题见底;加强对上一轮巡视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在‘件件有着落’上较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解读称:“回头看”是聚焦问题整改的强力手段,是巡视工作的有效载体,是防止老问题反弹、变种的必然要求。“一旦发现落实不足的就要立马‘补课’,整改不够的就要当即‘添把油’,走过场的要坚决返工重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巡视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

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剑指问题、倒逼改革,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立意都在于严明政治纪律。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而非干预被巡视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不履行执纪审查职责。

由于巡视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民众支持。在民间,中央巡视组被寄予厚望。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27日,中央第七巡视组对安徽省进行了巡视。巡视后,安徽多名官员落马。因此,不少网友认为,对安徽、山东、辽宁和湖南四省“回头看”,是否意味着这四省还有“老虎”未发现?

对此,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中央选择这四省“回头看”,并不能说明这四省就一定有“大老虎”。“中央巡视覆盖已经过半了,这个时候杀个‘回马枪’,第一是条件已经成熟。经过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积累了一些经验;第二是时机成熟,巡视中发现了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并且也发现了一些‘大老虎’的问题线索,通过问题线索把一些‘大老虎’绳之以法,社会公众对巡视比较关注,巡视成果也初步显现出来。”

别让“恐慌性情绪”弥漫楼市

新房一天一个价、二手房一天涨价十余万、市民蹲守售楼部六天只为等开盘抢房、想买房必须先买标价近五十万的停车位……似曾相识的一幕又在上演。猴年春节前后,合肥楼市火爆,房价持续上涨。这里面固然有政策利好支持、省会城市需求旺盛等因素,但价格短时间内暴涨,其中的非理性因素也应引起政府高层重视。

安徽楼市已呈现两极分化。除合肥外,其他市均面临去库存的难题,比如宿州、芜湖等地先后被媒体曝出“库存压顶、风险极大”。另据国家统计局消息,今年1月蚌埠新建商品房价格再跌,在国内70个跌幅城市中,位于前六名。

与此同时,合肥集纳了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教育环境以及公共资源等省会城市的优势,对省内其他地区的购房者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上近期政策放宽,又给合肥楼市添了一把火。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房价上涨过程中,已出现“虚火”。某些开发商借机营销和房产中介哄抬炒作,人为制造出抢房假象,导致购房者“恐慌性”入市。

安徽商报等媒体报道称,房价上涨之际,许多市民加入抢房大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的人都在讲房价要涨,朋友、同学中有不少都急匆匆出手买了房,好像买菜一样。”地产商、房产中介非常喜欢这种情绪,并有意无意推波助澜。显然,这些“虚火”带来的房价飞涨是非理性的。

对于安徽而言,合肥素来是全省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其非理性状态不利于培育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购房成本的不断攀升,加剧了年轻人的负担,吓阻了外来人才,不利于合肥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此外,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更大。大量游资涌向房地产,助推了房价,而高房价也必将颠覆人们对财富和生活的认知。近日,社交媒体上,不断有“90后”晒房,动辄拥有五六套、十多套的房子令人咋舌。而合肥某大学一个宿舍内,四名学生中,有三人在疯狂购房的新闻更是让人惊呆。种种信息表明,这种疯狂举动的背后已暗流汹涌,必须引起重视。

针对合肥目前房价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本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回应称,合肥房市要力保均衡发展、避免大涨大跌。他说,已经注意到市区个别城区房价上涨过快、开发商捂盘不卖、捆绑车位出售等现象。

从长远来看,避免房价大涨大跌,应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合理设置城市功能。《人民日报》评论称,房价背后就是资源与机会,若优质资源不能及时疏散,过热在所难免;若优质机会始终不能流入,驱寒并不容易。

谁来监管微博微信募捐?

随着网络全方位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以紧急困难救助为名的网上募捐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成为新媒体时代民间求助的一种新方法。“微信募捐”、“支付宝募捐”、“QQ募捐”等方式改变了慈善公益的既有模式。一次捐款,手机操作几秒钟就能搞定,比传统的捐款途径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比,显得微乎其微。

不过,在便捷的背后,隐藏着广大捐助者爱心被滥用的风险——如有的家庭并不困难,在遇到困难时也选择向社会求助;还有骗子转发求助信息时,改动收款人姓名、账户。此前,媒体报道称,无为男子童某在知乎网用“ck小小”与“童瑶”两个账号,上演双簧苦情戏,骗取爱心网友数十万元捐款;利辛男子编造女子犬口救女童谎言等事件消费了公众爱心,令人不齿。

当不可思议的情景屡屡上演时,缺少信任的慈善还能走多远?

有网友认为,目前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发布求助捐款信息比较容易,各个平台很少对此类信息的发布加以限制,这使平台无形中成了一些骗子行骗的工具。爱心人士对救助对象的了解往往只能听其一面之词,缺少必要的求证,增加了上当受骗的风险。

看来,要补上网上募捐漏洞,还需相关法律法规尽快“落地”。本刊认为,发起捐款时,应有相应监管措施,从源头上规避救助双方信息不对等的弊端。捐款不应进入个人账户,或者应由社会第三方机构加强对社会捐赠善款的流向进行追踪,避免后续因资金使用不透明带来的双方不必要的纠纷,也有利于社会募捐尽快走出“信任危机”。对于诈捐骗捐等不法行为,应严厉打击,从而保护公众慈善积极性。

(选自《网络舆情(安徽版)内参》2016年第七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