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百姓热点 > 正文

滁州市40户家庭荣获“最美家庭”殊荣

尝遍苦与甜,她们是身边的“最美”

他们是孝老爱亲、夫妻和美、教子有方的典范,是持家有道、勤劳致富、明礼诚信的楷模,是低碳环保、邻里友善、热心公益的表率。在2017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前夕,滁州市妇联对荣获2016年“最美家庭”的40户家庭进行了表彰,他们汇集着真善美、凝聚着正能量,他们的凡人善举演绎着最真实的家庭幸福。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寻访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滁州家庭新风。

最美家庭颁奖现场

一生为医奉献 生命火炬不息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庭的主人翁赵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生前用精湛的医术救治病人,逝后用自己的器官点燃他人生命火炬。谈起援藏,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长、赵炬的爱人赵俊表示,那是丈夫的理想,而且援藏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也是无比光荣的事情,所以,全家人都很支持他。“我们都是最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援藏和捐献器官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最大的安慰就是赵炬的器官已经救助了5个人,他的生命还在延续。”

工作中,赵俊恪尽职守,患者至上,从事护理工作已经18年,她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自身价值。在业务上,赵俊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紧跟医学发展前沿。2014年,参加全国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学习,回院后,她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推广3项中医护理技术,为推进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提升中医护理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2016年赵炬逝世,夫妻永别,年幼的女儿失去了爸爸,但是这个坚强而温暖的家庭一直在努力前行着。“想爸爸,就要做好爸爸去西藏前交待我的事情,多帮妈妈做些家务,努力学习,多看望爷爷奶奶。我爸爸是个英雄,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我的爸爸还活着。”懂事的女儿说。

大灾小难降临 母爱托起希望

杨浩杨光凤夫妇,定远县仓镇观寺居委会一对普通却不平凡的夫妻,丈夫杨浩身体残疾不能承担重体力劳动,小女儿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在旁人眼中,这户人家可能举步维艰,但杨光凤夫妇却用自己的朴实、勤劳和担当,撑起了一个人人夸赞的“幸福之家”。

小女儿晶晶在2岁10个月时,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白血病。“大家都劝我把孩子丢掉再生一个,但我舍不得,我生了晶晶,就得对她负责到底。”杨光凤说,为了专心照顾晶晶,他们没有再要孩子,七年来,只要家中存点钱,他们就带着晶晶四处求医。七年来,晶晶做了五十多次的化疗,“化疗和放疗会引起身体不适,如呕吐、脱发、口腔溃疡等,许多成年人在做过几次后都会抗拒治疗,但晶晶从来没有放弃过。”

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的晶晶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挺过了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白血病治疗。镇领导发动镇村干部进行募捐,并帮晶晶家申请了计生救助资金和民生救济款。提及这些好心人,杨光凤一家感动不已。

为赚钱给女儿治病,杨浩积劳成疾,造成了肢体一级残疾,不能再做重体力活。“因为没法干重活赚钱给一家人改善生活,他很自责。我就劝他,只要平平安安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福气。”杨光凤说,现在丈夫偶尔外出找一些不用体力的零活赚钱,家里的几亩地都由她一个人打理。“这几年,晶晶看病花了不少钱,我爱人身体不太好,也不能干重活赚钱,虽然房子没别人的新,但我们一家人有吃有喝,过得很幸福。”杨光凤说。

残疾夫妻创业 携手共创未来

说起胡彩霞,邻居们由衷地敬佩这位“女汉子”。虽然家庭困难,她却十几年如一日坚守这个贫困的家庭,用爱照顾家中的每一个人。

胡彩霞1976年嫁到明光市张八岭镇岭南村。2005年,原本平静的生活戛然而止,丈夫因患尿毒症不治身亡。丈夫的突然离世就像天塌下来一样,让这简单的生活变得困难了。公婆因为儿子的离世倍受打击,身体越来越差。当时胡彩霞的大女儿才8岁,小儿子才刚刚3岁,培养女儿和儿子,还有照顾年迈的公婆的重任,从此落在了这个瘦弱的女人身上。丈夫去世后,胡彩霞每天起早贪黑下田种地,随着孩子们长大上学、公婆吃药,生活负担越来越重,种地不忙的时候,她就到滁州工地打零工,没有文化的她只能做搬砖拎桶的粗活累活,四十出头的她脸上已经爬满了生活的沧桑。

为了支撑这个家庭,胡彩霞生活异常节俭,不花一份错钱。今年3月份,作为贫困家庭,户主需要提供两张一寸照片,在滁州打零工的她家中没有照片。为了不耽误工作、节省车费,她在晚上7:00下班后带着满身尘土,借同事的电动三轮车骑行50多公里回家送照片。

丈夫去世11年来,她始终坚守家庭,对公婆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悉心照顾老人,胡彩霞对孩子也是关爱有加,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她们做人的道理。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也教会了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孩子们看着母亲每日辛苦操劳,很是心疼,在她的教育下,他们生活勤俭节约、学习认真刻苦。现在大女儿刘国庆已经在马鞍山读大专,小儿子刘刚也读初一,他们说:“我们会好好努力,为母亲减轻负担,母亲太累了!”

不向苦难低头 用爱坚守家庭

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王学成手部残疾,二十多年前,与同是残疾的王桂先结婚成家,育有一儿一女,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虽然是残疾夫妻,却靠着自己的努力撑起了美好生活。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獭兔养殖的信息。王学成心里清楚,养殖业风险比较大,为此,他买来书籍学习、从网上搜索有关资料、向大学教授求教,考察大型獭兔养殖厂。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王学成带领本村和相邻几个村20多户农民开始獭兔养殖。为了带动更多的家庭养殖獭兔,他还举办了獭兔养殖培训班。为了形成规模化养殖,扩大獭兔销售市场,王学成牵头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对成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饲养配方、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销售。不少外地农民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王学成都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目前,王学成拥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3600多只,年纯收入2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獭兔养殖能手。2009年,合作社获得“滁州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安徽省残疾人种养殖扶贫示范基地”,他本人也被评为“安徽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和“中国好人”。

王学成工作繁忙,家里琐事、子女教育和养殖场的杂事都落在了妻子王桂先一个人肩上,但她毫无怨言,并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结婚二十多年来,王学成夫妻俩相敬相爱,用一颗平凡的爱心相互扶持,取得家庭、事业双丰收,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的最美家庭。

(记者张 然/文 卢志永/图)

责任编辑:hex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