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滁州市扫黄办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捍卫一方净土 守护精神家园

——市扫黄办荣获2016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本网记者施 璇 通讯员徐芳芳

“扫黄”是指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打非”是指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扫黄打非”是一个特殊的战场,“战场”面广点多,“敌人”隐蔽分散,要想打胜仗,离不开严密高效的防范体系。市扫黄办的“指战员”们强化领导、标本兼治、分类推进、舆论先行,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摘除了一个又一个的社会毒瘤,扫除了文化垃圾,保护了孩子身心、捍卫了一方净土、守护了精神家园。

市委主要领导对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大案要案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并作出批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树亲自参与“扫黄打非”重要会议和文化市场检查,市扫黄办通过上报送阅材料、微信、“扫黄打非”网推送工作信息,使全市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扫黄打非”工作动态。

今年年初,我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2016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标本兼治 提供“扫黄打非”战斗力

市扫黄办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并举,技术监控和实地巡查齐抓,教育引导和督查督办同步,“清源”“净网”“秋风”“护苗”四大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撑起了一片文化晴空。去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36475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6025家,广电市场、互联网经营单位320家,收缴非法图书报纸2500余份、儿童彩票口袋书3000余份、盗版及淫秽色情光盘1200余张、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230余套。

市扫黄办认真查办大案要案,建立了“一会四制”,即一个联席会议和督办、协查、约谈、通报四个机制的案件查办机制,聚焦学校开学、“两会”以及G20峰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严防严打,严管严惩,保持高压态势。全市查办“扫黄打非”案件75起,1起被国家扫黄办挂牌督办、2起被省扫黄办挂牌督办、13起上报省扫黄办备案。

分类推进 提升“扫黄打非”创新力

个性化监管,推进“扫黄打非”进校园。创新“一校一策”监管制度,针对高校、高职以及中小学等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校园周边情况,实施个性化监管;创新开展“筑牢护苗防火墙”活动,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筑起三道防火墙,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展督查240家(次),取缔游商地摊31家,收缴非法出版物154本,处理接纳未成年人网吧36家。

网格化管理,推进“扫黄打非”进社区。我市将“扫黄打非”纳入社会治安治理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三定”工作方法和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五有”工作机制。全市配备网格员12936名,网格化率达100%。

“1+2”模式,推进“扫黄打非”进乡镇。将组织机构由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我市8个县(市、区)、115个乡镇、1261个行政村都已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建立起“五老”义务监督员、信息员、联络员、管理员队伍和“扫黄打非”数据库。

清理网络空间,推进“扫黄打非”进网站。市网信办、公安局围绕37类违法违规信息和15个重点环节,实行“巡、查、打、控”工作法,有效整合网络监管资源,实现全天候监管。删除网络有害信息3500条,行政处罚11家网站,关闭19家网站。

舆论先行 提升“扫黄打非”影响力

媒体造势,形成浓厚氛围。据统计,省市主流媒体刊发“扫黄打非”宣传稿件30余篇,播放公益广告300余条,中国“扫黄打非”网刊登信息37篇,数量居全省第一。

丰实载体,创作文化产品。市扫黄办制作了以“护苗”为主题的微电影,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举办了“扫黄打非”专场纳凉晚会,动员群众关注“扫黄打非”官方微信号。探索建立市、县、乡、村、户五级“扫黄打非”教育基地,常态化向群众宣传,提高群众正版阅读、文明上网的自觉性。

全员动员,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市扫黄办整合关工委“五老一小”义务监督员、共青团“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妇联“妈妈工作队”各类行业协会等宣传力量,开展专场“巡演”、专题“巡讲”、专项“巡查”830余次,1万余人次参加义务监督活动,270余次拨打举报电话,构建起“扫黄打非”工作群防群治新格局。

责任编辑:王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