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打造全省内陆开放新高地

——滁州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综述

沿江近海,承南接北,左右逢源,皖东桥头堡——这是滁州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在今年初召开的滁州市创新发展大会和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长张祥安提出,滁州即将迎来“大江北”时代,将打造与南京江北新区等高对接、无缝对接、协同对接的国家级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滁州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坚持全域开放,努力争当全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一个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主动对接: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市坚持全域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动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协同发展,打造区域统筹、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大江北协同发展区。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推动与合肥及周边城市毗邻区域形成经济协作带,逐步形成“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域发展新优势。

我市加快开放发展的步伐,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吸引外资上,去年全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亿美元、增长8%,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境内累计有3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来滁投资兴业,外资企业总数达到186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走出去”企业4家,总数达22家。在对外贸易上,去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3亿美元,增长14.2%、高于全省21.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3位。

去年,滁州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3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97个,比上年增加42个,新投产项目210个,比上年增加37个。在新签约项目中,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34个,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3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36个,外资项目14个,文化产业项目29个,比上年均翻倍增长。截至目前,我市招商引资工业企业税收超5000万元的有16家,超亿元的有6家,其中养元饮品交税达到4.7亿元。

目前,滁州已拥有通往苏浙沪的高速公路和铁路10多条、国省道10多条。京沪、沪汉蓉高铁已经开通运行,合宁高铁、合青高铁即将建设,滁宁城轨有望今年底开工建设。建成滁宁快速通道、104国道改建滁汊段、滁马高速等连接线,滁州市中心到南京河西新城只需40分钟车程。

滁州经开区:构筑开放新高地

作为滁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滁州经开区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强大的“开放基因”。薪火相传的“开放开发”精神,更是深深植根于经开区这片热土,相伴相随着经开区每一步成长,每一次跨越。

在立讯精密的生产车间里,一条专门用于生产数据传输部件的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这是立讯精密针对全球市场最新开发的,整个生产线涵盖了120多道工序。在经开区,一大批像立讯精密这样的企业,正在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稳稳地占据了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它们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经开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68.6%,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数据显示,园区现有外资企业50余家,其中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8家,进出口超百万美元企业26家,2016年,园区累计利用外资超过3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8.27亿美元,增长30.2%,对外贸易得到稳健发展。

近年来,园区不断强化企业服务创新,定期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制定对策,整合区内资源,对接相关部门,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对园区企业实行“超前、主动、到位、高效”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最新出台的外贸扶持政策,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申报工作,用足用好政策。

苏滁现代产业园:跨国跨省合作新成果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成立的中新集团走出江苏省合作共建的第一个投资项目,也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重大成果,苏滁现代产业园自2012年4月开工以来,紧紧围绕“中新合作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新探索和皖版苏州工业园区”的目标定位,全面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致力打造全省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产城融合、产业先行、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规划理念,投资3000多万元,委托新加坡邦城规划院、澳大利亚TRACT公司等国际顶级设计单位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清流河景观设计等30项规划,合理确定空间布局和开发秩序。2013年6月,全省开发区产城一体化推进现场会在滁州召开,将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规划实施的路径作为样板复制推广到全省。

始终坚持把招大引强、招外引新作为“一号工程”和首位任务,围绕“品牌、高端、外资”项目,全力实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和平台招商。累计签约引进项目116个,协议引进资金300多亿元,其中台湾隆达电子、长久轿运车、南方黑芝麻食品等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投资的旗舰项目10个,外资项目19个,注册成立各类企业150多家,投产企业43家,在建工业项目17个,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营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2016年9月,园区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责任编辑:李晓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