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定远聚力大扶贫

驻村帮扶

干部向前冲 群众加油干

“今年村里计划有149户251人脱贫,每一户都要摸得准。 ”近日,萧县新庄镇沟头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戴卫强告诉记者,工作队正在挨家挨户走访今年该村预脱贫户,登记帮扶措施和效果,听取贫困户意见。

186个蔬菜大棚依次排开,棚里的豆角爬满了支架,一粒粒鼓胀的豆角悬挂在空中,39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已经并网发电……这个原本闭塞落后的贫困乡村在秋日的阳光里散发出活力和生机。5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景说道:“自从工作队进驻以后,俺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有新变化,不仅帮我申请了危房改造,还帮助我搞起了产业发展。 ”

“沟头村年底完成既定任务后,还剩下28户47人,除去‘五保户’以外,其余的贫困户脱贫难度比较大。 ”宿州市纪委驻沟头村第一书记杨健说道,“下半年,各项扶贫政策开始收紧,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不敢怠慢,只有把责任转化到帮扶实际行动上,通过责任落实推动整村出列。 ”

帮扶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中的“排头兵”和“领路人”,承担着重要责任。该县县委组织部选派协调办督察员杨洋说:“2016年下半年以来,县里全面加强选派帮扶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明确规定驻村工作队具体职责、管理制度,督促各级包保单位履行帮扶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脱贫实效,确保驻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第一书记驻村以后,如何确保其在帮扶工作中沉得下去,干得出彩?“强化责任落实,重在传导压力。 ”萧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选派协调办将扶贫工作队与所驻村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挂钩,作为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定期不定期组织督察驻村工作队在岗履职情况,严格执行选派帮扶工作“召回”制度。

据了解,2017年以来,萧县新选派7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处级干部、57名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担任未出列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专干,确保全县57个未出列贫困村全部派驻3人以上工作队;全县172个非贫困村全部派驻由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和社会招聘扶贫专干组成的扶贫工作队。

定点帮扶

发力更精准 旧貌换新颜

“我女儿的治疗,如果没有周书记的帮助,不可能康复得这么快。 ”舒城县千人桥镇韩桥村贫困户何翔说起帮扶干部的往事,七尺男儿也禁不住落泪。

原来,两年前,何翔当时四岁的女儿患了白血病。正在全家六神无主时,省政协选派到韩桥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周瑞明了解情况后,立即争取社会捐助,并联系医院和专家,跑上跑下,为小姑娘争取到较好的治疗条件,现在小姑娘已活蹦乱跳出现在了校园。

韩桥村位于千人桥镇东部,村域面积3.4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民组、2196人、614户、 2271亩耕地、67个贫困户和144名贫困人口。在定点帮扶前,村里基础设施相当薄弱。 17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圩埂上,相互之间都是泥土路面,一下雨就泥泞难行。工作队驻村后,把改变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作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周瑞明带领工作队开始了资金和项目的争取工作。几年来,村里建起了农民文化乐园、便民服务大厅、计生服务室、司法调解室等,基本实现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此外,修建了村里通往外面的主干道,用水泥路把各组联系起来,终于让村民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硬件改善了,还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工作队积极探索产业新模式,鼓励种植大户扩大规模,并开展鸡、猪养殖带动贫困户就业。食用菌、大棚蔬菜、光伏等产业示范项目陆续建成,扩大贫困户收入来源。贫困户叶玉金说,他患病多年,全靠妻子一人在外打工,还要负担女儿的学费。工作队在和村民商议后,将村里20多亩的鱼塘低价承包给他,让他每年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村里的显著变化,让韩桥村村民赞不绝口。 “我们村现在是一年一个样,一年比一年变化快。 ”韩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叶兵不无感慨地说。

结对帮扶

干群手牵手 闯出脱贫路

“老陈,你买的土鸡蛋到了,下班后到值班室拿,别忘了啊。”最近,六安市国税局机关党办主任张冬梅多了一项兼职,做起了土特产的“买卖”。原来,为了帮助对口扶贫村养殖户打开销路,六安市国税局主动做起了微商,通过微信群发布产品信息、接受订单,再交由扶贫干部统一派单下货。这不仅让养殖户不再发愁,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放心的土特产,品牌效应开始显现。

坐落在淠河岸边的金安区淠东乡徐郢村,是当地出名的贫困村。 2014年,六安市国税局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 3年多来,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针对徐郢村易受洪涝灾害、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六安市国税局确定了“抓党员促示范、以产业谋发展、向土地要效益”的帮扶思路,鼓励党员干部示范创业,引领群众脱贫发展。大学生村官刘磊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和支持下,办起了野鸡养殖,如今他的野鸡在六安小有名气。 “场地扩大到80亩,存栏发展到2万只,也有了品牌和直营店。不仅自己收入高了,还带动了6户乡亲脱贫。 ”刘磊高兴地说。

创业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一项项实实在在的精准举措,让困难群众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为确保扶贫措施精准有效,六安市国税局排出扶贫值班表,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定期走访跟踪扶贫措施成效。帮扶措施效果显著。2013年到2016年,徐郢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680元、4600元、5100元、5900元,年均增长20.1%。

一枝一叶总关情。该局办公室“90后”职工蔡晓璐7月份被明确了包保对象,炎炎夏日,她和同事们一起,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得知结对户秦义银身患重病、生活困难,蔡晓璐流下了眼泪,硬塞给他几百元钱。回到单位后,蔡晓璐发挥其在志愿服务方面的特长,组织爱心志愿服务队,发动社会力量,更好地帮扶困难群众。 “作为党员,我们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每人贡献出一份力量,汇聚起来就无比强大。 ”蔡晓璐说。

如今,徐郢村已脱贫63户152人,2017年即将脱贫50户139人。 “只要沿着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徐郢村一定能如期脱贫。 ”张冬梅信心十足地说。

党员示范

代养羊和鸡 “三无”获收益

中秋以后,皖南山区的黑山羊只只长得肥壮。在石台县丁香镇士兵兄弟养殖专业合作社,任红伟正在给羊群添加草料,他细心查看每只羊的长势。“这些黑山羊,有一部分是我帮贫困户代养的,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

任红伟是退伍军人,又是党员,早年在部队学习了养殖技术,退伍后发挥特长,自己创业搞养殖。2014年底,任红伟在家乡丁香镇新中村流转了120多亩山场,兴建石台县丁香镇安居尔家庭农场。2015年6月,他成立了士兵兄弟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合作社通过网络众筹、公众号微信商城、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销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合作社已经发展到年养殖生猪100头、鸡10000羽、黑山羊130头的养殖规模。

如何让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一直是脱贫的难点。士兵兄弟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产业扶贫号召,针对“三无”贫困户,开展黑山羊、绿壳蛋鸡代养服务。

“养殖扶贫分为自养和托管两种形式。自养适用于有劳动能力、有饲养基础和饲养条件的贫困户。‘三无’贫困户则以帮扶资金或帮扶物为标的,由专业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养殖托管,贫困户与代养企业签订代养合同和保底收益合同,获得净收益。”丁香镇党委副书记钱锟介绍了该镇养殖扶贫的思路。

今年5月,共有43户贫困户与士兵兄弟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帮扶代养协议,共代养黑山羊111头、绿壳蛋鸡1460只。任红伟介绍,贫困户只需按照每头羊400元、每只鸡10元的标准支付种苗费用,养殖过程中的一切费用和风险都由合作社承担。

记者看到,协议书上写着:“合作社给予代养贫困户山羊不低于50%、绿壳蛋鸡不低于40%的分红,每年的农历腊月廿四前一次性支付。”对此,贫困户夏培根高兴地说:“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给我羊也不一定能养好。现在,我把羊交给合作社代养,平时到合作社干点割草的活儿,既能挣到工钱,每年还能领到分红,多好! ”

任红伟表示,今年更多贫困户的加入,让合作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下一步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争取明年每个月都有黑山羊出栏,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

国企驻村

结出“金豆子”拔掉“穷根子”

近日,萧县石林乡陶楼村200亩特色良种大豆基地进入收获期。“俺们的豆子市面价值比普通黄豆高一倍,真是俺们发家致富的‘金豆子’呀! ”村民李守申感叹道。

为村民带来增收“金豆子”的正是萧县人寿保险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徐扬告诉记者:“工作队利用市科技局资源和技术,引进优质大豆良种,免费发放给村民,同时流转贫困户土地200余亩,成立合作社,统一栽培和管理,吸纳全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

特色种养基地只是陶楼村驻村工作队实施“造血工程”的其中一项。目前,该村276名贫困户都有稳定增收的脱贫路径,实现“一户多策”的精准帮扶。村民陈勉凤患有多种慢性病,儿子身有残疾,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为其申请了危房改造,实施光伏扶贫和“户贷企用”金融扶贫,同时帮助其搞起了养殖产业。 “入伏后俺卖了羊,年底算上各类收入,收益能有1.3万元,以前从没想到能挣这么多钱。 ”陈勉凤笑呵呵地说。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大都薄弱。工作队驻村后,利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修缮村级、组级公路6.5公里,实现人人饮用安全水,完成村级电网改造。村民李守金说:“前几年夏天用电高峰期,风扇转不动,电灯就像萤火虫,各类电器就是摆设。今夏高温,儿子给我买了个挂式空调,俺也体验了一把城里人的‘清凉’夏日。 ”

教育扶贫拔穷根。工作队在陶楼村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结对帮扶,对该村贫困家庭的20名小学生、初中生实施教育结对,对高中生给予每人每学期800元的资助,对于考上大学和正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给予每人1000元和1500元的资助。

据了解,陶楼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72人,驻村工作队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扶持、教育扶持、金融扶贫、特色产业发展等帮扶措施,加大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已经累计脱贫516人,今年年底计划再脱贫236人,实现整村出列。

“国企参与扶贫开发,筑起脱贫攻坚的大平台,落实了各项惠农富农政策。 ”萧县扶贫局局长李红铃相信,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实干和贫困群众的努力,全县贫困户生活会越来越好。

民企参与

企业搭平台 “穷汉”变骨干

“你这个土球直径小了,规格不够,交不掉货! ”9月30日,天空下着小雨,安徽百卉园林有限公司的带班队长杨东连在苗圃基地,一边拿着卷尺丈量土球的直径,一边向工友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要求。

杨东连是定远县西卅店镇青山村贫困户。说起以前的生活,他的眼睛有点发红。 “那时我家属身患残疾,卧病在床,要长期吃药,一个孩子患脑瘤,一个孩子在上学,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我的种田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很紧巴。 ”

自从和安徽百卉园林有限公司结缘后,他的命运开始转变。该公司在西卅店镇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植花卉和苗木,因为家在附近,家庭条件又不好,杨东连被公司优先录用。工作内容主要是清沟,打树洞栽苗,给花卉苗木除草、施肥、打药、除虫、修剪等。一天的工资是60元。

老杨肯干还爱动脑子。一次,他发现苗圃基地的树移走之后,地就闲了下来。于是向公司提议种一些瓜果、玉米等农作物。他还主动帮助照顾,仅此一项,帮助企业每年增加5000多元的收入。此举得到了公司董事长王玉兵的充分肯定,他的工资也涨到每天70元。这样,再加上年终的800元奖励,杨东连一年就能挣到2万多元。

有一次,公司安排他和几个工友去给石楠剪枝。接到任务后,杨东连发现海桐移栽后,沟没有及时疏通,造成积水,已经出现了死苗现象。于是他向公司建议,先去清沟排水,然后再修剪石楠。这条合理建议被公司采纳。管理苗圃的队长调走后,他被提拔当了队长,每天工资也涨到了80元,再加上年底的2000元分红和平时的加班补贴,一年差不多能挣到3万元。

“他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了,我准备和他签订长期合同,给他实行年薪制! ”王玉兵介绍说,公司已陆续接纳了十几户贫困户,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并带动贫困户发展花木生产,增加他们的收入。

近年来,我省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定远县共有1395户贫困户、6091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我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老杨高兴地告诉记者,充满沧桑的脸上写满了笑容。

龙头引领

企业获增资 乡亲喜分红

“你点点,这是去年的入股红利,3000元。 ”三宝线业公司工作人员说。

“1、2、3……”贫困户王瑞接过分红款认真数了起来。数完了钱,他激动地说:“正好、正好啊。 ”

9月15日,对界首市任寨乡入股三宝线业公司的59户贫困户来说是个好日子。当天,包括王瑞在内的每户分得入股分红款3000元。

三宝线业是界首市知名企业。今年,通过贫困户“贷资入股”模式,该公司获得了2000万元宝贵的发展资金。公司总经理张丽表示,一定用好这笔贷款资金,把企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贫困群体受益。

“三无”贫困户(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一直以来都是扶贫的“硬骨头”。 “以前贷款过,就是弄不好,钱用完了又得返贫。 ”任寨乡杨庄村贫困户王瑞告诉记者,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他和乡里其他59户贫困户通过贷款资金入股的方式入股到三宝线业公司。

去年以来,我省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一度较为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参与度不够,贷款落地难。今年起,全省众多企业积极参与 “贷资入股”“分贷统还”的模式,积极配合农商银行将扶贫贷款落地。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47.74亿元,是去年全年的8.07倍。

国庆期间,王瑞聊起分红时仍然难掩激动之情。 “以前,也听说过入股分红的事,没想到俺们不仅拿到了分红,还有了做股东的感觉,让俺们活得有尊严。 ”

今年以来,界首市以小额信贷为抓手,针对符合扶贫贷款条件、无自主创业能力的贫困户,按照“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原则,借助金融机构的力量,协调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带动贫困户入股,实现贫困户分红增收的目的。

地方龙头企业参与金融扶贫,承担了社会责任,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张丽说,这种模式既壮大了公司经济实力,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了企业与贫困户双赢。

界首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为龙头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强了发展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有效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长期受益,既拔“穷根”,又栽“富苗”,一举多得。

大户带动

建种养基地 促老乡就业

歙县郑村镇的王永林,被当地残疾贫困群众誉为“爱心老板”。从批发水果“小打小闹”做起,王永林先后创办了养殖公司、家庭农场。当上老板后,他不忘残疾困难群众,累计带动18户贫困残疾家庭实现稳定脱贫。他本人和所创办的公司,先后被授予“农民创业带头人”“十佳扶残助残爱心集体”“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永林大哥这里工作,我感到很有自尊,而且找回了自信。 ”残疾贫困户胡钧说。胡钧今年26岁,双耳听力残疾,在生活上,王永林像对待亲弟弟一样无微不至,脏活累活也是两个人一起干,让年轻的胡钧很是感激。

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在生产、生活上多有不便,家庭困难的残疾人更是难以通过自身努力翻身。王永林在办养殖场初期,就吸纳了10名残疾人长期就业,给的报酬也和正常人一样。他既当老板,也是工人,天天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只有从平凡小事做起,用爱心,关心、真心让残疾人生活有保障,为他们创造平等、有尊严的生活环境,他们才会真正快乐和幸福。 ”王永林说。

王永林不仅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还主动激发他们自己发展生产。去年7月,王永林创办的公司向贫困残疾人免费赠送鸡苗,先后向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残疾人无偿赠送近1万羽鸡苗,合计人民币4万元。王永林还经常上门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找销路。

今年4月,为进一步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王永林成立了扶贫基地——歙县山坑养殖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先后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家中租赁山场近百亩,吸纳贫困户到农场务工,同时鼓励贫困户自愿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入股方式投资到家庭农场,使贫困户从山场租赁、入股分红、就业务工多方面增加收入。对此,歙县扶贫办负责人说,王永林为全县精准扶贫树立好榜样,为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脱困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

志愿帮扶

义工结联盟 扶弱又济困

“我在建房过程中,资金遇到困难,你来看望、帮助我,真的感谢你! ”近日,在岳西县河图镇岚川村低保户余夕兵家刚建成的新房里,余夕兵对前去资助他的夏西华感激地说。

夏西华早年在外务工,后回乡创业,靠着务实和拼搏,从最初的泥瓦工、水管工,到现在在岳西县城经营一家上规模的卫浴店。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夏西华参加了岳西县义工联盟开展的助学活动,自此以后,他就和社会帮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影响下,爱人储桃云和孩子先后加入义工联盟。 7年间,他和爱人、孩子风雨无阻,只要有时间都积极参加义工联盟组织的社会帮扶活动。

为解决余夕兵建房资金短缺问题,岳西县河图镇岚川村帮扶单位岳西县委统战部联系到夏西华,希望他能帮一把。夏西华二话不说,立即答应。利用周末,带上资金专门去看望余夕兵。

岳西县义工联盟是一个纯民间公益组织,帮扶和救助完全是凭着会员的一颗爱心,但随着活动的开展,陷入困顿的家庭和个人都会慕名而来,希望能得到帮助,夏西华经营的卫浴店,便成了义工联盟的联络场所,

夫妻二人不管是谁在店里,都会热情接待和耐心倾听求助者的述说。上门走访、整理资料、发救助帖、做轻松筹……这些成了他们夫妻二人的主要工作。

2015年,岳西县和平乡吴松山骑摩托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掉落到悬崖下,三人受伤,医疗费无着落。救人要紧,夏西华夫妇二人及时向社会发出救助,先后筹得医药费用20余万元,缓解了该家庭的压力。当年,该县来榜镇一幼儿发生严重车祸,夏西华得知后,立即安排爱人走访并积极向社会呼吁,为伤儿募得救助资金6万余元。

在夏西华夫妇的共同影响下,如今大女儿也是一名忠实义工,积极参与义工联盟开展的各类活动。 7年里,夏西华夫妇拿出10余万元的救助资金,帮扶救助各类困难群体。他们全家还定下一个协议,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做为义工联盟的救助基金。

“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岳西县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应该尽我所能帮助那些困难家庭和人群。 ”夏西华真诚地说。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