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来安:设施升级,农业抗灾更“给力”

s

设施升级,农业抗灾更“给力”

——雪后下乡看农事②

安徽日报记者 罗宝 袁野 史力

“硬化道路太重要了,否则抢收的菜都要烂地里”

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灾害天气越严重,越考验这个“支撑点”是否牢固。

2月2日,记者来到六安市金安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阳和园蔬果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负责人何刚正在指挥工人清理倒塌的大棚。 “硬化道路太重要了,否则抢收的菜都要烂地里。 ”何刚介绍,几个大棚被压倒了,但是菜并没受损。园区在两次大雪期间都是第二天就铲除了积雪,车辆能开进来。抢收的乌菜、大蒜、西兰花都在大雪天卖出了好价钱,挽回了好几万元损失。

“近年来新修和扩建了木南大道、立春大道等多条园区道路,主要道路拓宽到7米到9米。因为道路标准高,两次大雪期间都能在第一时间调配大型机械除雪除冰,给重建大棚、抢收蔬菜提供便利条件。 ”示范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汪天友说。

天寒地冻,电力供应很重要。而这往往是农业生产的短板。

在木南示范区的立春蔬果现代栽培展示厅,8米多高的玻璃温房中温暖如春,通过水培、气雾栽培、无土栽培等方式培育的各种蔬菜郁郁葱葱,完全感受不到外面的凛冽寒冬。

“这一个玻璃温房6000多平方米,因为供电稳定,温房中的暖气一直没停。”汪天友告诉记者,这次积雪厚度达40厘米,很可能造成玻璃温房垮塌,导致数千万元损失,“温房8米多高,无法除雪。只能依靠锅炉不断供暖融雪,这依赖于园区高标准的电力基础设施。 ”

在示范园区红星村村头的小桥上,记者看到,木南渠里水流通畅,缓缓汇入了远处的秋岔河。汪天友告诉记者,2015年园区完成了7公里多木南渠的硬化取直工程,让渠道更为通畅,旱能灌、涝能排,“最近天气严寒,如果渠道没有硬化取直,一旦积雪成冰阻碍河道,可能造成渠道内洪水泛滥。 ”

汪天友介绍,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成立至今,已投入5.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道路硬质化、渠道衬砌化、农田林网化、耕作机械化、控制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框架。

“这是双膜双钢架大棚,采用工厂化管理模式,抗极端灾害天气能力强”

2月1日,记者来到来安县张山乡桃花村。这是个远近闻名的蔬果专业村。大雪过后,“啥样的大棚最抗雨雪”成了种植大户们的热点话题。

在种植大户马西梅的家庭农场里,一边的大棚倒了,另一边的安然无恙,两相对比让马西梅有了思考。“你看,压倒的大棚基本上都是连体大棚,积雪滑落到两个棚子之间薄膜上,无法及时清理,超重后就把大棚都给扯塌了。 ”马西梅一边惋惜地说,一边带记者走到旁边地里。这里的大棚完好无损,鲜红的火龙果和草莓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这些是独体的钢架大棚,本身有拱形弧度,积雪可以自己滑下来,而且易于清理。 ”马西梅说,更先进的新式大棚有水泥墙加固,铺设电加热设备,“村里有人建好了,下大雪一点事没有。 ”

马西梅说的新式大棚,就在马西国的蔬菜基地里。

远远看过去,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就像一栋栋房子。推开一个“房门”,穿过外间,里面豁然开朗,占地约1.5亩的蔬菜大棚宽敞明亮,扑面而来的热气让人想把外套脱掉。

“这种大棚朝向阳光,呈陡斜状,四五米高的水泥墙不仅能吸收存储热量,还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一根根支撑的水泥柱很牢固,再大的雪也扛得住。 ”马西国告诉记者,平时基础设施多投入,遇到灾害天气就能减少损失。

记者发现,日光温室大棚的新技术还有很多:顶部“天窗”可开关,浇水全部采用滴灌和喷灌,丝瓜悬空吊长,丝瓜苗和西红柿苗墒上有一根根电线,用于给土壤加热,犹如让蔬菜用上了“地暖”或“电热毯”。

除了温室大棚,马西国还建有两座连栋育苗大棚,近十米高的大棚就像大型生产车间,里面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新技术育苗。“这种双膜双钢架大棚采用工厂化管理模式,抗极端灾害天气能力强。 ”马西国自豪地说。

据滁州市农委蔬菜办主任周勇说,全市因雪灾受损严重的蔬菜、水果大棚大约有80多处。 “这些大棚设计不合理、材质老化,缺乏增温化雪设备,还有部分单体竹木结构拱棚也有倒塌。与之相反,很多单体单层或双层钢架大棚,以及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基本安然无恙。 ”周勇表示,这为下一步如何发展设施农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物联网像‘千里眼’一样,随时掌握灾害天气的影响情况”

2月2日,温度持续下降,寒风刺骨。占地620亩的长江渔歌公司养殖基地到处积雪,一片白茫茫中伫立着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

走进“厂房”,犹如穿越季节来到了春天。“这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室,常年温度保持在22度,而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不同,设置在20摄氏度上下。 ”公司总经理胡光春介绍,这种现代化养殖室养殖的都是河豚、长江鲥鱼等高档品种,对水温有要求,“低于12摄氏度就会死亡”。

1月24日以来,坐落在芜湖市鸠江区长江之滨的这个渔业基地迎来连续暴雪,最深积雪达45厘米。随后又是急剧降温,最低温度达零下8摄氏度。极端天气下如何精确地控制温度?长江渔歌公司靠的是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系统把整个基地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连起来,布置在养殖室的各种探头,会把温度、容氧、水质等情况实时传送到控制室。 ”胡光春介绍。在一个养殖室内,头顶是探头,墙面仪表盘上显示两个温度,绿色的是22摄氏度,红色的是20摄氏度。 “绿色是实时温度,红色是设定温度,一旦低于设定温度,电加热系统就自动启动加热。 ”胡光春说。

几步远,墙面上又是一个仪表盘,上面写着“氧气量”。 “水中的传感器实时分析水质,一旦氧气含量低于规定值,就会发出信号。 ”胡光春介绍。

一道墙的距离,外面冰天雪地,里面环境怡然。极端天气下,现代信息技术让精细化的设施农业生产能够按部就班进行。

祁门县历口镇环砂村,是大名鼎鼎的祁门红茶核心产区。虽然近期降雪不多,但是温度持续偏低,茶园又在山上,冻害成了祥源茶业祁红公司总经理孙西杰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个时候不可能每天上山观察,更不可能安排人住在茶园里。物联网系统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孙西杰掏出手机,熟练地点开系统,先是看到茶园全景,随着镜头拉近,茶树叶片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 “你看,现在是2月2日中午12点33分,茶园大气温度是8.9摄氏度,湿度是59%;土壤温度是5.6摄氏度,湿度是19%。”孙西杰解释,这几组数据再结合叶面观察,可以判定没有冻害发生,“物联网跟‘千里眼’一样,让我随时掌握灾害天气的影响情况。 ”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全省684家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用上了农业物联网。农业更聪明,应对极端天气就更有底气。

相关阅读
关键词: s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