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李洋:一次结缘,十七年的坚持

李洋证件照

李洋证件照

人物简介:李洋,男,1980年1月出生,助人为乐好人,滁州市第二中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事迹简介:一次偶遇,十七年的结缘。2001年,李洋老师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偶然与滁州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结缘。此后十几年间,他便走上了关爱孤残儿童、关爱弱势群体,为他们献爱心的公益之路。每年组织同事和班级学生,定期为儿童福利院捐献衣物、水果等物资,还利用暑期时间在福利院为孤残儿童和职工子女上英语启蒙课。2016年后,李老师利用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滁州民盟组织的针对监狱服刑人员的“黄丝带帮教”行动。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疏导,为他们和家人架起亲情的桥梁,让他们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促使他们认真服刑改造。2017年,在民盟教育支部何培忠老师的牵头下,对滁州四中某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

正文: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李洋老师一直自惭形秽地说自己是“道德的旁观者”,一直说自己做得太少,做得太迟。

结缘儿童福利院 开始凡人善举

17年前的某天上午,李老师参加了一次去滁州市福利院的义务劳动。当时福利院北面的新楼还没有建好,小小的爱心广场也只有一点大,俩栋孤零零的建筑,分别是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楼的周围到处是瓦砾和碎砖。在清理完垃圾和瓦砾之后,李老师开始拍照留念。

就在这时一个残障儿童从二楼的围栏的缝隙中爬了出来,速度很快,顺着残障人轮椅专用的斜坡朝着李老师的方向径直地爬了下来。她看见李老师很开心,使劲地冲着李老师笑。突然大叫起来:“爸爸,抱抱我!爸爸,抱抱我!爸爸……”李老师被突发的情况震住了,呆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道该做出如何的反映。此时,一个工作人员听到了声音,从二楼冲了下来把那个孩子抱走了。那个孩子在工作人员的身上挣扎着,一条腿从工作人员的身上挣脱出来、悬空着,努力地扭回头喊着:“爸爸,抱抱我!爸爸……”

这件事让李老师陷入了沉沉地思索,思考着自己能做些什么?

那年的暑假,李老师毅然决然地背上他的背包和证件,来到了滁州市福利院,申请做义工。在窦院长和张院长的支持下,李老师在福利院办了义务的英语启蒙辅导班,专门辅导福利院的孤儿以及工作人员的子女学习英语,同时兼职做涉外儿童收养的翻译工作。

在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后,李老师渐渐和他们熟悉了,可以叫出他们大多数的名字:付友,滁永芩,滁永超,大鹏等等。他们之中年龄大的孩子都姓“付”,取“福利院”三个字中“福”的谐音,小一点的都是姓“滁”。百家姓没有这个姓,是滁州人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所以他们都姓滁州的“滁”!

由于李老师常常浸泡在福利院的环境中,拥抱他们和他们打招呼,成了那个假期最平常的事。有时候在抱孩子的时候,他们随手就会把李老师的眼镜摘下来,然后重重摔在地上。李老师把眼镜捡起来,学着他们的表情对他们笑,因为笑是不需要太高的智力都能够理解的语言,孩子们都亲切地喊他:“李爸爸、李老师”!

在此后的17年中,他无数次的带着他的朋友、同事和学生去福利院做义工、捐赠物品。平凡的人、平凡的举动,铸就的却是不平凡的事迹!

走进监狱,积极参加“黄丝带帮教行动”

为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帮教特殊人群机制和制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创新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关怀帮扶体系,民盟滁州市委与滁州市司法局、安徽省庐江监狱积极对接,建立黄丝带帮教基地,推动针对服刑人员心理援助的“黄丝带帮教行动”,李老师积极参与到了这一行动当中。

谈到服刑人员,在很多人印象中可能都是杀人放火、十恶不赦的坏人,所以绝大多数人对他们都是敬而远之,更不要提主动接近并进行心理辅导了。李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前往监狱,利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既让服刑人员明白自己确实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为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心理障碍,回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同时和家人架起亲情的桥梁,让他们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促使他们认真服刑改造。李老师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帮教行动,沟通了服刑人员与外界社会,也为服刑人员未来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让社会更好的接纳和融入。李老师以自己为榜样,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帮教工作中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服刑人员,让更多的爱心温暖失足囚子,充分发挥帮教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细心呵护,关爱城市留守儿童

农村有着大量的留守儿童,而在城市,同样有着数量不少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是长年在外就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这些孩子们要么与保姆为伴,要么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抚育下成长,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寂寞地生活,成为城市“留守儿童”。可能他们的生活并不贫困,有的还很富裕,但亲情的缺失还是让他们感到空虚,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李老师知道,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短,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情感脆弱。而儿童期是孩子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缺少父母、家庭的直接而潜移默化的教育,容易表现出孤僻、胆小、自卑的心理特征,对周围的一切都不信任,也往往缺乏安全感。所以李老师在参与滁州四中“城市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行动的时候,在对贫困儿童进行了经济上的支持的同时,更侧重对孩子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打开他们的心扉,和他们做朋友,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来到郊外、来到湖边,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让留守儿童们培养集体意识、自律意识,也让孩子们知道,即使父母不在自己的身边,仍然有很多人在关心、爱护他们,进而解决留守儿童情感上、学习上、人际交往上存在的心理问题,避免出现极端情况出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慈善的路很长,方式也有千万种,李老师一直尽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路途中不断探索。

责任编辑:罗亚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