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中安在线】滁州:希望的田野上奏响幸福之歌

1

【乡风文明看安徽】滁州:希望的田野上奏响幸福之歌

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重要内容。近年来,为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着“改革开放先行者”美誉的安徽滁州正依托乡贤理事会,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和睦邻里,凝聚人心,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了一曲乡风文明之歌。

天长杨村镇光华村

干部带头乡贤引导凝心聚力强村貌

什么是文明乡村?绿树成荫,河流环绕,民风淳朴,路不拾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在杨村镇光华村村民刘学华眼里,文明乡村的内涵一点都不复杂,“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家庭,成员间互相体谅,互相信任,互相促进,矛盾少了,欢笑多了,村里自然就和谐了、文明了。”

刘学华一家所在的光华村地处天长市杨村镇,曾以安徽“股权分红第一村”闻名,是全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十强村”,也是全国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红色光华”积极发挥红色精神资源优势,通过采取党支部示范带头加乡贤理事会管理的方法,大力推进文化树村、环境美村、产业兴村,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效果。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村里坚持凡是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比如说,村里修路修渠,村干部始终坚守在一线;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不向村集体报一分差旅费、招待费,党员真正从自身做起,群众才愿意相信你,跟着你。”光华村党总支书记任保贵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倡导和管理,目前光华村基本形成了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致富不计票子,遇到困难不卸担子,开展工作不摆架子”的良好风气,切实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有人问,支部围着群众“转”,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除了干部带头,光华村还通过发挥“身边人”的带头作用,用乡贤文化涵育文明乡风。在这里,由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的光华村乡贤理事会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位成员被分成文明创建组和文艺宣传组,以居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参与协助村两委会解决村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小矛盾、小问题,并利用演出、报刊、宣传墙画等形式弘扬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同时通过开展“好少年”、“文明家庭”评比,“引导村民积极为身边好人好事点赞,号召全村村民向先进学习,推进孝老爱亲、团结邻里的良好社会风气,刘学华一家就连续六年被评为‘五星文明户’,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

会长王干表示,为实现与村民“有约在先”,村理事会还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对村民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响应,“全村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有了很大转变。”

移风易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如何推进,考验的是村里的治理能力,“通过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表彰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引领农村新风尚,各类典型成立群众争相效仿的楷模,文明二字入脑入心,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任保贵表示。

全椒县石沛镇大季村

村民自治科学管理自我服务促村变文明

“大季村由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由过去一个村15个村民组发展到现在的33个组,人数达4227人,由于村庄合并、拆迁,出现了农民集中居住的现象,大多数村民希望通过自身力量改善村容村貌、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群众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全椒县石沛镇大季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辉认为, 作为国家六部联合批复的全省唯一一个村民自治试点,大季村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经历,是新形势下行政村迎接新挑战,保证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按照“有利发展、群众自愿、便于组织、尊重习惯、规模适度”的原则,2017年,大季村33个村民组被划分为11个片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55名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理事。李辉介绍,“去年7月,我们在各片区召开户代表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理事长和理事,形成了‘9+1+1’理事会组建模式,理事会成员则以老村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村民组长和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有威信的致富带头人为主体,根据人员特长设置经济员、宣传员、维权员、监督员等八大岗位,事实证明,让村民选择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群众才能感到满意。”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落到实处,让村民在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充分表达意愿,村民理事会严格遵守工作清单规定,通过理事会“提事”、两委“定事”、民主“议事”、村民“决事”、理事“办事”、公开“评事”的六步理事法,实现党组织搭台、理事会唱戏,明晰了自治路径,使老百姓真正受益。

“有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已经出台的扶贫、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政策了解不深,还有一些弱势群体面临生活中种种难题,甚至邻里之间有矛盾,镇村干部出面协调,效果往往不好,陷入‘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困境,面对这些,理事会成员街上连下,站在群众视角,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破解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李辉表示。

群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目前,大季村正以最大限度地组织群众参与自治为原则,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强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影响力。李辉认为,“就目前来看,效果非常不错,我们通过村民自治的模式,让村民自我管理更加主动,常常自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矛盾也大大减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村里将继续提升管理水平,继续保持‘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工作态势,真正按照五项要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

凤阳县东陵村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村民文化获得感

赏桃花、看民俗展演、参与桃花仙子摄影大赛……今年3月24日,大庙镇东陵村举办了凤阳县第二届桃花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数千游客前来参与乡村采摘体验、文化、旅游活动,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个明皇陵墙脚下的美丽乡村。

据了解,近年来,被评为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的东陵正立足“做好做优文化惠民,让文化生活美起来”的工作思路,先后成立文艺宣传队和“凤阳花鼓东陵艺术团”、以自编自演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传递政策温度,传播正能量,打造乡村文化生活新品牌。

“村民参与艺术团的热情度很高,有鉴于此,村里定期邀请老年大学的老师们给他们授课,教授唱跳技巧,镇里文化站工作人员也会参与进来,帮助他们进行创作,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之后,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致富路上也更有奔头。”东陵村党支部书记李筱姣介绍,通过自编自演凤阳花鼓戏、泗州戏等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文艺节目,群众业余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村里的文明建设。

“锣鼓一打锵锵响,大学生村官下了乡。双培双带建大棚,带领群众奔小康。新建沼气用途广,烧饭照明多便当……”农民文化乐园里,东陵艺术团锣鼓队成员吴天宝高歌一曲,引发阵阵掌声。今年68岁的老吴自2006年加入了文艺宣传队后,除了做些日常机械修理工作,便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排练和演出上,常常奔波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表演为千家万户送去欢笑。“锣鼓一响,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对我们来说,艺术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有了老有所乐的机会,也有了更多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丰富的文娱活动让农民拥有了多种生活选择,有了更多的幸福感。除了组建文艺队,东陵村还以省级农民文化乐园为抓手,不断拓宽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不仅高标准建设了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与农村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使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还广泛开展接地气的各类型农民阅读活动。

“春节期间,针对农村老人、妇女、儿童、返乡农民工的文化需要,书屋开展扶老助残、婚育知识、种养技术培训、政策解读、法规宣传等相关活动,吸引农民走进书屋,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增长智慧、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李筱姣认为,内容丰富、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村民风的根本好转,“眼见着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矛盾少了,风气也变了,从前一些赌博、迷信活动基本不存在,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上来了,乡风文明建设自然就好了。”(记者 陈欣然 陈学银)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