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评论 > 正文

白与黑

去年四月去泰国,知道外出要在裸露的皮肤上涂防晒霜,否则,一天就被晒红晒黑。临回国前,买了泰国产的防晒霜。  

今年六月又去了,到了南部的普吉岛,这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属热带。导游反复提醒大家,外出一定要抹防晒霜!去年买的防晒霜派上了用场。

其实,我内心是抗拒防晒霜的,不仅防晒霜,护肤品我都不用,连冬天也不用,那种油腻腻的东西抹在皮肤上,总觉得不舒服,这并非我皮肤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习惯而已。

古诗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几千年来,人们在烈日下劳作,哪有什么防晒霜?几十年来,不管是在炎炎烈日下劳作、运动,还是旷野行走、海滨度假,防晒我仅凭一顶草帽。那时,最讲究的年轻女性,也不过是再加墨镜和宽松的长袖衣衫。国人用防晒霜,还是近些年的事。

往事记忆犹新。儿时在游泳池游泳,一个暑期下来,皮肤晒得黝黑,秋冬季又慢慢恢复。我也见过皮肤发红、起泡的成人,他只是在太阳下的泳池里呆了一小时。

插队务农,沐雨栉风。盛夏,太阳炙烤大地,热浪蒸腾的田垄一望无边,要趁着烈日把杂草除掉,一中午就能将其晒死晒干。我和农民一样,戴着草帽,双臂、颈部暴露在阳光下,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衣服能拧出水。

麦收后交售公粮,一律挑担。阳光毒辣,人人浑身湿透,怕衣服被扁担磨破、汗水浸渍,男子都脱掉上衣,光膀子挑担,汗水在换肩时起到润滑作用。几十名黝黑、精瘦的男子排成长溜,快步通过阡陌,沉重的笆斗压弯了扁担,趁着呼吸和节奏,一步一煽。我也在其中,和大家一样,挑担、赤膊、流汗、黝黑。晒伤的皮肤会慢慢褪去薄薄一层死皮,但无明显痛感。冬季回沪,开春返乡,老乡见到说:“小赵捂白了”。不过,没多久大家又差不多了。

招工进轮窑厂。夏日是生产旺季,越是晴天,越要加班加点。顶着烈日,把潮湿、沉重的砖坯整齐地码放在坯场上,再盖上顶盖以防雨,借助太阳热能和流动的气流使砖坯干燥,然后入窑焙烧。我戴着草帽,穿着劳动布工作服,奔走于车间与坯场之间,一天下来,衣服湿透,挂起来吹干,第二天再穿,没几天肩背处就泛出白花花的盐渍。那时,根本不在乎皮肤的黑白。

三年前,在埃及的红海海滨,我见到成群结队的俄国人在沙滩上、泳池边晒太阳,翻来覆去,把皮肤晒成小麦色。在海口、三亚,在芭提雅、普吉岛,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我一直弄不懂,为何他们如此喜欢晒太阳?去年到俄罗斯才明白。地处高纬度,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冬季漫长,全年只有五分之一的日子能见到太阳,他们对阳光的渴望是我们难以感受的。俄国人大多属斯拉夫民族,白种人,把看似病态的白皮肤晒成健康的小麦色,是传统,也是时尚,因为这表明:既有钱,又有闲。

中国人历来喜欢白皮肤,有“一白遮百丑”之说,女性不仅抹防晒霜,还用草帽、墨镜、长袖衣衫、五彩丝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其实,这不光是审美取向,深层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认知:皮肤黑,是户外出力流汗的体力劳动者,收入低;皮肤白,是办公室里的管理者、脑力劳动者,收入高。

皮肤是身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保护皮肤相当重要,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医学科普的结果。以前囿于认识和条件,忽视防晒是错误的,但如今过度保护也无必要。太阳没变,可社会变了,观念也要变,肤白不等于健康,红润、有弹性才是健康的皮肤。中国人皮肤中的色素较多,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防护作用,皮肤比欧美人“经老”,年过半百的欧美女性皮肤已粗糙、松弛、皱纹纵横,而中国大妈皮肤仍细腻、紧致、光滑。所以,无需羡慕欧美人皮肤白,应该是他们羡慕我们。

责任编辑:王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