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百姓热点 > 正文

滁州: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炉,大力推进“稻虾共作”、道地药材等产业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滁州网讯 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记者从市农委获悉,近日,《滁州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将实施优质稻麦、道地药材、特色杂粮、林茶蔬、健康畜牧水产“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小品种”打造成“大产业”,推进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市“五大特色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将达500亿元。

“稻虾共作”超50万亩

重点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按照“两线为主、星罗开花”(滁河、淮河沿线,湖泊周边)布局,在全椒、定远、明光等地,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稻虾种养基地。以全椒赤镇为核心区,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打造全国性龙虾交易市场和网店中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稻虾米”,开发虾、稻高附加值产品。到2020年全市“稻虾共作”达50万亩以上,实现综合产值40亿元。

此外,在南部区域重点打造优质粳稻专用粮生产基地,到2020年优质粳稻面积达100万亩。加快调优小麦种植结构,重点在沿淮地区建设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到2020年优质弱筋专用小麦面积达到50万亩。

大力开发滁菊“四品”

擦亮滁菊“国家百强区域公共品牌”,以南谯、全椒、定远等地为重点,以“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等模式,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积极创建国家级滁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开发滁菊“四品”(食品、饮品、药品和用品),突出发展药品、饮品,全面提升滁菊产业化水平。到2020年,培育滁菊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0家以上,规上加工企业5家,种植面积力争超3万亩,综合产值达8亿元,同时,积极发展芡实、葛根、艾草、百蕊草等产业。

支持发展“五大杂粮”

支持发展绿豆、山芋、芝麻、花生、黑豆“五大杂粮”,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推动杂粮产业向功能、营养、健康食品转型。重点支持明光绿豆扩面增效,以张八岭、涧溪等原产地为核心区,加快“明绿”产业化。以明光、来安、南谯、定远等分水岭区域为重点,打造淀粉型、鲜食型优质高效山芋基地,构建山芋生产、储藏、加工、运输、营销产业体系。扶持黑豆、芝麻、花生产业发展,开发名、优、特品牌。到2020年,优质康养杂粮生产面积超100万亩,培育杂粮深加工企业20家,杂粮生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0家。

积极打造林茶蔬产业

我市依山傍水,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独特,依托这一优势积极发展薄壳山核桃木本油料林、加强杜仲研发、繁育和精深加工等。根据规划,到2020年,建成薄壳山核桃木本油料林基地30万亩,麻栎产业基地50万亩,培育3个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杜仲林发展到20万亩,建成3个杜仲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乡土特色苗木基地发展到50万亩。推进南谯、来安等地茶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三品一标”。到2020年,发展名优茶5万亩,绿色、优质、安全蔬菜发展到50万亩。

鼓励发展畜牧水产业

提升“定远猪”“皖东牛”“天长三黄鸡”产业化水平,鼓励定远、凤阳、明光、南谯等地开展保种、扩繁,大力发展绿色、健康、规模化养殖,发展特色肉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到2020年,全市“定远猪”饲养量达到5万头、“皖东牛”5000头、“天长三黄鸡”10万羽。大力发展健康水产,重点支持女山湖大闸蟹产业加快发展,打造集良种繁育、加工储运、市场集散、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到2020年,生态养殖面积达20万亩。

(记者王太新)

责任编辑:王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