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凤阳“扶贫车间”新辟增收路

1

“扶贫车间”新辟增收路 

本报记者 罗宝

近日,记者走进凤阳县小溪河镇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农民工创业园,滴滴嗒嗒、此起彼伏的缝纫机声立刻在耳边响起。在一家名叫猎鹰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的大车间里,50多名工人有的忙着裁剪、缝制各种箱包和户外产品,有的忙着包装、装卸。

“我们的工人中有27名贫困户,他们大多住在附近,下班后不耽误回家照顾老人、孩子,收入也不低。瞧,那个戴黑色口罩的女工叫陈旭,别看她是聋哑人,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是我们厂里工资最高的。”公司生产厂长曹国梅说。记者发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陈旭不曾抬一下头,一直专心致志地用电动缝纫机缝制产品,操作非常熟练。

36岁的陈旭之前一直和丈夫在外面打工,家境贫苦,丈夫和孩子又体弱多病,生活不堪重负。去年,她得知家乡政府开展扶贫夜校技术培训,毅然回到家乡报名参加培训,很快学会了缝纫手艺。如今,陈旭有了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还把孩子接回来,在镇里上幼儿园,她还打算让爱人也回来工作,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猎鹰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是凤阳县因地制宜打造农村“扶贫车间”就近就业模式的一个典型,目前像这样的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驿站和扶贫车间全县已有20多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000多人。

“农村很多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的,他们没有什么技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也不能长期外出务工。通过培训,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劳动强度低、劳动时间灵活,这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最现实的办法。 ”凤阳县扶贫办副主任徐德明说。为此,凤阳县对能就业、愿就业的贫困户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台账,把就业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出台脱贫培训和鼓励就业的政策措施,建起了一批涵盖服装、拖鞋、箱包、小工艺品、小电子产品加工及特色种养等行业的就业扶贫基地、扶贫驿站和扶贫车间。

“每吸纳一名贫困户,政府给企业每年1000元的的补助,同时还给就业贫困户本人每月400元的补贴,让企业和贫困户本人都增强了吸纳就业和就业的意愿,对企业来说,也是解决招工难的一种方式。 ”凤阳县小溪河镇党委书记殷星昌说。

在凤阳县刘府镇交通路上一家名为“鼎耀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为赶制一批外贸订单,工人们正紧张忙碌。 33岁的公司总经理郭其志身穿工作服,来回检查。虽然投产才半年,但企业已是人气旺、订单多。 “孩子渐渐长大,学习和成长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让打工父母回到孩子身边,是我选择回乡创业的初衷。”郭其志说,他10年前就去浙江打工了,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可每年回家过年看见村里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这些孩子的父母都能在家门口打工,孩子们不就不再孤单了吗?为此,2017年底,郭其志放弃浙江一家服装厂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创业。

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个月筹备,今年3月,鼎耀服饰有限公司正式开工生产,郭其志在企业开设了“扶贫车间”,专门吸收和招纳当地家庭贫困的村民就业。他的企业现有员工80多人,其中贫困户52人,企业采取车间固定人员与家庭分散就业相结合的用工方式,既方便年轻父母照顾孩子,又能给家庭增加收入。

身体先天残疾的袁小六10多岁就外出打工了,可残疾人找工作特别困难,待遇也很低。在接受政府培训后,41岁的袁小六来到鼎耀服饰有限公司工作,第一个月收入1400多元,第二个月1800多元,第三个月就拿到3000多元。 “今后技术越来越熟练,我的工资还有上涨空间,政府每个月还发给我400块钱岗位补贴,脱贫致富不是梦。 ”袁小六高兴地说,他的爱人在凤阳县城上班,孩子上小学六年级,他对未来生活信心满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