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治引助”并举 拓宽扶贫之路

定远县吴圩镇站岗村多管齐下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横双纵绿柳沟,一路中分两湖波。彘欢鼋慵呈万惠,虾红蟹黄载鱼舟。果蔬花香献祥瑞,产业当户星罗布……”这是定远县吴圩镇站岗村未来的发展蓝图。如何实现这个发展的长远目标,对此站岗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治、引、助”并举的脱贫攻坚之路。

以道德诚信建设为抓手,着力根除不劳而获思想病

“等靠要、甩包袱”等思想,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大顽疾,解决难度大。在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干部恳谈会上,有的干部对解决这个棘手问题感到为难。多番激烈争论后的结果是:越是难越要“啃”。说干就干,村里首先以道德诚信建设为切入口,制定了村里第一个《扶贫领域道德诚信建设若干管理规定》,对扶贫工作中的恶意分户、赡养、抚养等若干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同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站岗村扶贫领域道德诚信建设四级预警(处理)机制》。按照四级预警机制,今年以来,村里先后有3户被施以一级预警、2户施以二级预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村民组妇女,丈夫去世后要求将自己家评为贫困户,而且动员家人频繁找村干部缠闹。扶贫队长得知后亲自登门,了解家庭情况后,当即告知该户:您家中3个儿子,他们都没有特殊困难,都有能力尽赡养您的义务,其中一个还是边疆部队服役近15年的士官,月工资约1万元,仅这一个孩子也足以保障你的生活了。如果他们不尽赡养义务,我们将通报到孩子所在单位,这样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形象声誉甚至是进步。”当老人听到这里,一个劲说:“这可不行,孩子在部队干这么多年,吃了好多苦,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你们千万别通知部队,我们家不要当贫困户了。”一个头疼的难题就这样化解了。

另有一村民组李姓村民,一年到头无所事事,地荒了不种,屋漏了不补,专等政府给救济、拿补助。村队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登门劝说告诫,并明确告知:按照村的管理规定,自己不首先想办法解决问题,专门依赖政府和社会,即便是有了救济的机会,也不能优先享受,甚至享受不到。几番劝说、告诫和引导后,该户最终有了起色,今年不仅开耕了自家的承包地,还搞起了入户产业,家庭年收益达到15000多元。

以道德先锋为引领,着力培育向善向好的良性基因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村干部深深地感觉到,要想让德化成风,形成气候,仅有“治”的一手不够,还必须有正向的引导和激励,要有榜样的影响带动。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同志深入地揣摩起怎样才能下好“励”这一手棋。起初有的村干部认为宣扬先进典型是个虚功,没有太大用处,不赞成做这个“无用功”,但好在村“两委”和工作队的主要负责人思想一致:在村里不仅要树典型,而且还要大张旗鼓地树,要让典型成为村里的香饽饽。

顺着这个思路,两年来站岗村先后推送出五批先进典型,既有名列“滁州好人”榜的孝老爱亲典型刘丽芳,还有德耀皖东、多年如一日默默守护重度残疾丈夫的吴万梅;既有不离不弃带着患癌妻子共同创业的贫困户窦祥付,还有几年如一日、天天为母亲和重病在床的弟弟送饭洗衣的袁世平……在评选推送个人典型的同时,村里还注重“户典型”的培育和宣扬。今年上半年,着手启动了“五星和美家庭”的评选,首批评选出的18户“五星和美家庭”已成功挂牌,在村组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倾力打好乡情乡思感情牌,借力乡贤助力脱贫和振兴

上世纪末以来,站岗村几乎一半劳力都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这已成了站岗村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外发展好的能人贤人多的优势,着力做好外出“乡贤”这篇文章,建立了站岗村在外乡贤信息库,逢年过节为他们发去慰问信,不仅向他们汇报家乡的变化,还向他们报告父老乡亲的愿望。在江苏常州从事建筑工程建设的袁世来说,“每当读到家乡发来的问候信,我的胸中就会有一股暖流在涌动,就会有一种急切为家乡做点事的冲动”。今年上半年,在村里开展的“我为站岗建设添景增色”活动中,袁世来第一个表示愿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一年来,他先后两次共捐资11万元,为家乡安装路灯、绿化道路。在他的感召下,近期又有3名在外站岗乡贤表示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目前,已捐赠各类建设物资折合金额达30万元。

短 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复杂而艰巨的综合性工程,需要软、硬两手共同发力。特别是软的一手,往往带有根本性、长效性,只有把思想、观念、认识、道德、精神和感情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当作硬件来抓,才能形成软、硬双辉的生动局面。定远县吴圩镇站岗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治、引、助”并举的脱贫攻坚之路,千方百计转变一部分群众的“思想贫困”问题,给我们扎扎实实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