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评论 > 正文

以产城融合示范区对接“大江北”

今年以来,滁州市政协在“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活动中早调研、早参与,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在今年的政协“资政会”上提出了“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引领,主动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美好新滁州”的报告,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大江北建设中来。

一、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慨况

2016年9月,滁州市“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式设立。2017年3月,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经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原则同意我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共分四大片区即“一园三城”:现代产业片区(苏滁现代产业园片区35平方公里)、双创集聚区(经开区原创科技城片区10平方公里)、特色创新片区(滁州高教科创城片区30平方公里)、产城综合片区(来安汊河新城片区25平方公里)。一园三城作为我市对接江北新区的核心区起到了带头推动作用。

二、以示范区为引领,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新区规划面积2451平方公里,其中国务院批准面积是788平方公里。为进一步拓展汊河新区、南谯新城(乌衣镇)等地发展空间,加快与南京江北新区协同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我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设立后,特邀给南京江北新区做规划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该规划除了确定100平方公里“一园三城”外,还对520平方公里范围的“滁州市与南京江北新区协同发展区”做了前瞻性区域规划设计,这个区域正是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区域、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全面协同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的区域、全面与南京同城化发展的区域。这个区域基础条件优势明显,表现为:

(一)未来发展空间最广阔。520平方公里的该区域以100平方公里“一园三城”四个核心片区为支撑,涉及来安县城、苏滁产业园、市经开区、琅琊区、南谯新区和汊河、水口、三城等城镇,距离南京50公里以内,与南京共界长度达48公里,片区之间既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又有土地适建性良好的发展空间,还有可以进一步向全椒县城和外围乡镇拓展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典型的组团式大城市架构雏形。

(二)交通条件最优越。该区域有宁洛高速、沪蓉(合宁)高速、滁马高速、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京沪铁路等交通干线,滁河直通长江,周边有南京禄口机场、马鞍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相互衔接、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南京江北铁路枢纽和滁宁轻轨、合宁轻轨即将动工、开通,将进一步加快滁州与南京同城化、进一步缩短滁州与长三角和全国的时空距离。

(三)经济总量占比最高。该区域经济基础雄厚。2017年,四个片区所在行政区域及周边(包括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和市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占全市45%、43.2%、44.3%、50.9%、41.3%、48.4%,占接近全市半壁江山。

(四)基础设施最完善。示范区内燃气普及率、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8.5%、97.4%、95.4%、39%。区内常住人口87.5万人,城镇化率达61.1%,比全市高9.21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化率仅51.89%)。城市化水平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五)发展后劲最强。全市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在协同区内就有7个,且苏滁产业园、汊河经开区等一批新兴园区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具备良好产业基础。

三、示范区协同发展江北新区的对策

(一)创新理念,高点定位。滁州作为长江经济带沪蓉发展廊道上的中部第一城、安徽皖江城市带对接东部沿海地区的桥头堡,应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尤其利用南京“江海一体”建设的契机和南京都市圈合作平台,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环境建设、政策协调、工作联动等方面加强与南京的共建共享。我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要高举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区域统筹、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总体思路,协同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示范区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的目标。因而建议以“一园三城”为核心,拓展到520平方公里加上全椒县城,作为一个“现代化新滁城”来规划和建设。“现代化新滁城”由市本级核心区、全椒县城、南谯新区、来安县城、汊河新区为“五个组团”城区组成。各城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托。独立的是特色产业、特色城市风貌,独立的是公共文化、社会服务体系和优越人居环境;依托的是快速的交通系统,明湖、儒林湖、清流河、滁河、来河等大面积、大贯联的水系湿地系统,甚至大面积的现代化农业都将成为城市组团间的生态绿地系统,构成统一整体,用雄安新区那样最科学的理念去规划和建设。

(二)统筹全域,高位推进。建议把产城融合示范区从100平方公里拓展到520平方公里的协同发展区,涵盖全椒县城,从一定的高度和广度,统筹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全局,新造一个组团式发展的“现代化新滁城”。建议市政府成立“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直有关单位、有关县市区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研究制定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及520平方公里协同区,也就是“现代化新滁城”内的战略规划、重大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配套政策及有量化指标的考核评价制度。有组织、有计划、扎实协调地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定期开展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调度和督查,确保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形成“市级统筹、分区推进”机制,以保证能与南京江北新区等高对接。

(三)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确定的100平方公里“一园三城”选址定位,虽然对520平方公里协同区进行了空间研究,但它不是法定规划,专项研究也不够深入。对于行政区与功能区相分离的100平方公里示范区和具有优越基础条件的520平方公里协同区,就需要“高点定位和高水平规划”,去管控、指导、引领和统筹全域建设。建议以“现代化新滁城”高点定位编制城市规划,研究空间结构布局、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各片区和整个城市的特色。以“产城融合”新理念,按照职住平衡、交通便捷、服务完善以及环境舒适的原则修编规划,并引入TOD的规划理念。保障各片区超过60%的就业人口在本地居住,日常出行至江北新区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四)高精度推进示范区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示范区总体按照“一带、双廊、两片、四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去推进建设即:一带指以清流河为载体的绿色宜居带,这是体现示范区生态基底、人文魅力和空间品质的线性空间,也是串联滁宁的生态空间载体。双廊指北侧以104国道为依托的产业拓展走廊和南侧以滁宁快通为依托的特色创新走廊。两片指南北两个生态、农业及休闲观光旅游片区,分别为北侧的城乡统筹组团和南侧的特色休闲片区,是两个绿心。四组团分别是汊河产城综合组团、南谯特色创新组团、苏滁现代产业园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

围绕对外、对内两个同城化,加快交通基础路网建设,形成“两个扇形对接”,即南京对汊河、来安县城、市本级、乌衣、全椒县城呈扇形对接;滁城对南京、全椒县城、乌衣、汊河、来安县城、也呈扇形对接。要加快滁城与南京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区内各点之间及各点与滁城、南京的快速通道建设。外部交通,近期要加快滁宁轻轨建设,加快滁宁快通的提升改造。在原有规划通道的基础上,新增来安三城至浦口快速通道、乌衣至汤泉连接道路、全椒十字至星甸连接道路、汊河新区幸福大道、汊河黑扎营路和G312改线工程等6条与江北新区、南京市区衔接的快速通道,实现路网无缝对接,加快与南京“同城化”步伐。区内要加快滁州大道建设步伐,尽快规划建设滁城城南新区到汊河的快速通道;规划建设苏滁产业园到乌衣、全椒县城到乌衣、乌衣到汊河、乌衣到水口的区间快速通道,以增强板块之间的互动。在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时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引入BRT快速公交系统,在区间建立起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两高三低”的快速公交运行形式。加快建设各组团的公交换乘中心、停保场和首末站。

在航道港口方面,实施航道“升级、扩能、沟通、联网”工程,加快汊河船闸重建工程建设,推进滁河航道和清流河航道升级整治,重点建设滁州(清流)港和全椒新港。

加强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按照控规要求,对区内滁河、清流河、来河作为大的生态系统进行全线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加快明湖、儒林湖、皇庆湖、池杉湖、黄圩等生态湿地修复工程,与江北新区水系互通。区域内所有水系、水面都要建设成为“现代化新滁城”和南京市民的绿地公园。区域内所有农业都要按照现代休闲旅游农业去打造。   

(作者单位:滁州市政协)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