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滁州:“双圈”互动 左右逢源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7Z5VZQ]VFKNHCKEI6N`H_0

FZZ_{[1}5B`Z51SD]1W5G`A

《安徽日报》(2018年11月29日  07 专 版)

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处合宁两大都市圈之间的区位优势,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分工,争当对外合作的先行者,闯出一条“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开放发展新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1—9月滁州主要经济指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6亿元,增长9.7%,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居全省第2位;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5位。

推进“五大协同” 全面对接“大江北”

2015年6月27日,南京江北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国家级新区。从此阔别遥想,江北新区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比肩齐立。

南京江北新区与滁州市接壤边界约260公里,新区对外通道约三分之二经过滁州。近年来,在南京的牵头引领下,宁滁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产业、科教等方面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江北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标志着改革开放后,走过“大包干”“大扬子”“大滁城”时代的滁州正式迎来了“大江北”时代,一个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滁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迅速行动,依托南京都市圈合作共建决策,围绕物理融通、政策融通、产业融通、服务融通,在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分工、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深化合作,争当江北新区的发展腹地、生态屏障、产业配角,大力推动与南京江北新区对接,“大江北”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进空间协同。滁州依托《滁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和《滁州毗邻南京江北新区协同发展规划》,加强滁州、天长、来安、全椒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城镇发展空间结构引导,未来形成“234”的发展格局。 “2”就是“两个核心”,即滁来全城镇群发展核、江北中心城发展核;“3”就是“三大板块”,以来安汊河、水口、大英、三城等重点镇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示范板块,以天长冶山、金集、郑集等重点镇为核心的金牛湖文旅休闲板块,以乌衣镇为核心的科教创新协同板块。“4”即2条南北向的核心发展轴和2条东西向的协同发展轴。 2016年11月,滁州市以苏滁现代产业园、来安汊河水岸科技新城、滁州高教科创城、滁州经开区原创科技城“一园三城”为主体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形成对接江北新区主要对接平台。 2017年1月,滁州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将 《关于做好毗邻南京江北新区扇形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规划的议案》列为1号议案。

推进产业协同。近年来,滁州结合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产业定位与自身优势,做了详细的产业协同规划,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医药等产业上搞好引资配套工作;同时,继续加大轨道交通、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等产业引进力度,谋划好江北新区城市功能性产业对外扩散承接工作,借势借力构建产业协作配套体系,争取实现双赢。其中,汊河经开区在与中车浦镇车辆厂合作共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的基础上,着手建设汊河电子信息产业园,已有3家台积电配套台资企业落户;滁州高教科创城今年首批集中签约南工大新型高效过滤材料等15个项目;2017年,滁州市引进南京亿元以上项目近80个。此外,滁州市积极融入南京农产品产供销体系,集中建立了3000亩供宁蔬菜保供基地,南京市超过十分之一的农副食品由滁州地区供应。开展了“宁镇扬马滁”旅游推介活动,客源互送、线路互推,南京游客占滁州旅游客源一半左右。

推进交通协同。空间一体化是区域合作的基础。滁州市坚持交通先行,更高水平建设与南京江北新区及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滁宁两地交通联系紧密,目前已有8条高等级公路互通,滁州市中心乘坐高铁18分钟、驾驶汽车45分钟即可抵达南京市区。两地跨省公交实现无缝换乘,南京扬子公交611路进驻滁宁换乘中心,南京602公交延伸至汊河经开区,天长16路公交直达金牛湖地铁站。未来,滁州将继续加密外连道路网,构建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体系。重点推进沿江高铁(合滁宁段)、合新高铁、滁宁城际、宁淮城际、亳蚌宁高铁、三洋高铁、马滁天扬高铁、宁天城际项目等8条轨道线建设,构建滁宁轨道一体化网络。推进滁淮高速、明巢高速、来六高速、滁天高速、滁西环高速、合宁高速 “四改八”6条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到2020年,滁州成为皖苏之间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到2030年,“大江北”半小时通勤圈全面建成。

推进基础设施协同。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资源,既要协调好“大江北”区域内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充分预留天然气、高压走廊等市政管线廊道;又要促进两地在市政、医疗、教育、旅游、体育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协同合作,共同筹划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一站式”“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产品,营造更良好的服务体验,构建符合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多种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集团,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开展二期扩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汊河分院正式运营;南京琅琊路小学、夫子庙小学分别在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滁州四小设立分校;汊河经开区开通南京025固话区号。

推进生态协同。按照空间规划,落实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的管控要求,注重城镇空间的紧凑发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育以森林、水体等为主的生态空间。落实水清岸绿产业优,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实施方案要求,持续开展来河、清流河、滁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滁河风光带。建立健全与南京市及江北新区跨界水污染、大气联防联控机制,构筑点线面结合的区域生态安全保育新格局。

推进一体化发展 加速融入合肥都市圈

自2013年底滁州整体加入合肥都市圈来,特别是去年4月合肥都市圈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以来,滁州市紧扣“创新、合作、共赢”主题,打造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重点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区域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坚持规划一盘棋,全力推进一体化。参与了《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合肥都市圈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交通、工业、农业、环保和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做好与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主导产业规划等重点规划衔接。完成定远炉桥、南谯乌衣和来安汊河等重点板块作为省特别政策区纳入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专题研究,其中,定远盐化工基地作为省级特别政策区,已纳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为定远盐化产业赢得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推进。共同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滁宁高铁已纳入国家“十三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合青高铁合肥至新沂段线路经定远、明光,正在进行勘察设计,年底前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2019年全线动工。滁淮高速“滁州段”主体工程已完工,今年底全线通车。合宁高速“四改八”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70%,计划2019年建成通车。明巢高速项目工可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批复,项目公司已成立。G328定远段一级公路改善工程已完工,G312柘皋至全椒段、G329合相路改建、S311乌曹路改建、S260新合蚌路继续推进前期工作。窑河—高塘湖复航工程已列入省政府调度重点项目,江巷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与驷马山四级提水输水系统形成“引江济淮”东线工程。

产业合作成果丰硕。园区共建方面,定远盐化工业园已承接合肥地区化工项目10个,总投资近30亿元。明光经济开发区成功加挂明光肥西现代产业园牌子。经贸合作方面,连续多年组团参加合肥农交会、家博会,参展企业和签约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定远县累计建成供肥蔬菜基地2800亩,年销往合肥市场各类蔬菜30万吨左右。旅游合作方面,加入合肥都市圈旅游合作组织,签署合滁两市旅游合作协议,琅琊山、狼巷迷谷等景区(点)入选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先后赴济南、福州等地开展联合推介活动。产学研合作方面,市政府与合工大、滁州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联盟框架协议,共建的食品加工、汽车与家电技术及装备两个研究院投入运营。市政府与淮南矿业集团签订了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科大讯飞在信息化推进工程合作基础上,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定远县与安农大共建了皖江生猪产业技术研究院,明光市与合肥师范学院签订了产学研暨教育合作协议,促成全市50余家企业与合肥高校院所开展新产品研发和难题攻关等合作。

此外,滁州市精准对接家电配套需求,推动家电制造企业与合肥主机企业配套合作。芜湖美的、六安索伊采用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变频控制器的冰箱已开始试产,合肥海尔、美菱等企业正在进行匹配试验。

公共服务共享稳步推进。深入推进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创新公积金异地互认模式,与包括都市圈城市在内的省内其他市开展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公积金合作协议签署当年共受理圈内异地贷款122户,发放金额3320万元。参与建立圈内劳动能力鉴定专家互助机制,落实圈内统筹地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协助认证,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可在居住地街道(乡镇)办理认证手续;实现圈内城市间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

人力资源合作逐年深化。精心谋划干部异地挂职,研究制定《合肥都市圈人才对接方案》,定远县率先与合肥开展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分三批共选派44名科级干部到合肥开展对口挂职,市直接收合肥市规划局1名干部来滁挂职。共建区域人才市场,联合举办了两届都市圈五市人才招聘会,同步搭建网络招聘平台,提供互联网、电子、机械等技术密集岗位3000多个,促进了圈内5市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各类人才无缝对接。

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滁州市委、市政府紧锣密鼓地组织开展“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大讨论活动,加快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青睐。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