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来安:退而不休 深耕厚土拾遗珠

1

(《安徽日报》2019年2月18日六版)

退而不休 深耕厚土拾遗珠

本报通讯员 赵正平

大年初三,一场由老百姓自导自演的“村晚”在来安县新安镇黄坝村隆重上演。演出现场,一支民乐演奏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乐队成员平均年龄55周岁以上,演出中,他们神情专注、配合默契。这支演奏队名为皖东永阳琴韵民乐团,领衔者是来安县文化馆原副馆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高汇江。

走进高汇江的家,仿佛进入一个小型音乐演奏中心,十几个乐谱架整齐排列其中,二胡、京胡、扬琴、大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一应俱全。“这些乐器都是老高自费买的,花了十来万元。”高汇江的老伴说。

2015年,高汇江从来安县文化馆退休。本可在家享清福的他,选择了继续在文化战线上奋斗,为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从1973年进入乡镇文化站到2015年从县文化馆退休,我在文化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对文化事业有特殊的情结。”高汇江说。退休前,他发现来安民间有很多优美的民歌,传唱度很高,却因为不成体系,且受城镇化的影响,正在慢慢失传。高汇江为此感到痛心,他决心要好好整理这些文化遗珠。

2015年,刚退休的他在老伴的支持下,组织一群志同道合的文艺“老兵”,成立了皖东永阳琴韵民乐团,并自掏腰包购置乐器,开始收集、整理、演奏来安传统音乐。他跑遍了来安县的各个村落,《少奇同志在半塔》《罗司令还犁》《安徽情书》等一批经典的来安民歌,在短短一年中被发掘、整理出来。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乐曲,皖东永阳琴韵民乐团每周排练3次,并多次深入社区、乡镇义务展演,深受群众喜爱。

“目前我们整理、搜集了50多首优秀民歌和戏曲音乐。下一步,我们打算系统整理这些乐曲,编写一本介绍来安民歌的书籍,让来安优秀文化能够更好地发扬光大。”高汇江说。

除了创办永阳琴韵民乐团,高汇江还担任来安县德才洪扬剧团的指导员和艺术顾问。“传统文化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高汇江说。在他的指导下,德才洪扬剧团“语言净化、情节高雅”,为在剧团内提倡演员德艺双馨,对多场戏曲进行了改编。由于管理得当、演出水平高,德才洪扬剧团很快发展起来,在各类演出中常常压轴出场。短短3年时间,德才洪扬剧团从仅有32名演员的小班子,发展到了拥有70余名演员、下设3支演出队伍,在苏中、苏北、皖东一带小有名气的大中型剧团,并在2017年获评文化部国家基层优秀民营院团,得到中央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