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南京滁州按下一体化“快进键”

a

(《安徽日报》2019年4月25日6-7版)

按下一体化“快进键”

本报记者 郑莉

炫酷的量子隧道、京东方的超高清显示屏、科学岛上的“人造小太阳”……4月24日,安徽创新馆正式开馆,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市场,努力形成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集散地、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支点,成为展示安徽创新成果的形象窗口。

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新形势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世界竞争格局、全国发展大局和区域合作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将于5月份在安徽芜湖召开。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军,安徽科学把准自身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上海龙头带动下,携手苏浙,扬皖所长,书写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精彩“安徽答卷”。

打造创新共同体

抢占全球制高点

首次实现裸眼无源的红外图像视觉感知,成果登上国际权威期刊《细胞》;66亿光年外神秘磁星光辉被发现,证实双中子星合并直接产物可以是大质量毫秒磁星,成果登上国际权威期刊《自然》……2019年,不到4个月,我省已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实现多点位突破,原始创新成果井喷势头令人振奋。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

牢记殷殷嘱托,安徽立足自身优势,着眼优化长三角创新发展布局,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试验区,努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原始创新、基础创新策源地;合肥滨湖科学城,着力打造技术创新密集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产业创新引领区;安徽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着力打造制度创新先行区……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主基地,安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着力构建“四个一”创新主平台。

去年,安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9%,创历史新高;全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超过10件,13项科技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

为凝聚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用好长三角地区丰富的创新资源,2018年,安徽首倡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获得长三角兄弟省市一致认同,并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办相关负责人认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着眼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依托上海科创中心,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成为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

合力提升价值链

联手共建产业群

家住南京浦口区的王善景、王艳杰夫妇,每个工作日清晨都会坐班车到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的安徽某轨道装备公司工作,傍晚两人再返回南京。这种穿梭于两省的“双城”生活,夫妇俩已经过了数年。得益于长三角地区越来越密切的产业联动和价值链定位,在汊河镇,像王善景这样往返两地工作的南京人有7000多人。

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省一市进一步明确在产业链、价值链、需求链中的功能与角色,推动产业联动,实现携手共赢。2011年11月20日,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峰会上,苏皖两省达成共识,合作共建苏滁现代产业园,掀开了高起点建设合作园区的新篇章。多层次跨省(市)共建产业园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郎溪、广德与江苏溧阳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萧县合作开发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联合利华、华谊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将其生产基地甚至总部迁移到我省,我省一大批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纷纷借助长三角开放平台谋发展。

产业合作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多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内涵,在三省一市中率先成立高规格的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谋划推动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等重大事项。去年,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正式成立暨合伙协议签署仪式举行,上海国际集团、太平洋保险、安徽省投资集团等9名合伙人代表签约,实现首轮封闭规模超过70亿元。芜湖市和G60联席办联合举办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推动形成机器人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通过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可以为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从安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出发,要坚持分工协作集群发展,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积极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突出“高、新、绿”产业导向,开展“飞地经济”等模式创新,尽快建出成效、创出品牌。

统筹一体化路径

建设世界城市群

“在这投资,南京的位置,安徽的成本。”两年前来马鞍山做产业投资的台企老板邱素蕙说,近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她的公司从上海扩展,先后在安徽合肥、蚌埠、马鞍山筹建了新项目。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商合杭高铁加快建设,预计合肥以北段2019年完工、2020年全线贯通;黄山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合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加快推进……随着长三角立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安徽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聚焦普惠便利,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马鞍山、滁州市列入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首批试点。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沪举行,结成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等十多个联盟体系。沪苏浙皖档案局建立“异地查档、便民服务”民生档案跨地区查询工作协调会议机制。

城市群是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铜陵、安庆、宣城、池州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安徽省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达到9个。合肥、芜湖、宣城与沪苏浙六地市联合成立G60科创走廊实体化运作的联席会议办公室,积极推进“一网通办”等改革举措。

“积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中心,我们要推动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协同发展,统筹全省区域板块联动发展,携手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要素破壁”到“机制破壁”再到“思想破壁”,安徽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正着眼于更大作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