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陈凯:乡村教师,关爱学生两代人

陈凯证件照

陈凯

人物简介陈凯,男,1967年10月生,助人为乐好人,南谯区沙河镇中心小学教师。

事迹简介:在南谯区沙河镇,小学教师陈凯用真心真情关爱学生两代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从1992年,陈凯真情关爱“孤儿”王文武,资助他上学,助他成家,并拿出积蓄支持他创业。2013年,他把创业中的王文武的孩子欧鸿毅接到身边抚养,这一接就是7年,如今小鸿毅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每天和“姑爹”陈凯一起上下学,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一家人。

正文:

1992年8月,陈凯从章广镇皇甫小学调到沙河镇油坊小学任教。班里有个叫王文武的学生,通过家访陈凯得知,王文武的母亲离家出走多年,父亲不久“外嫁”另组家庭,12岁的小文武失去了母爱和父爱,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后,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文武虽然父母健在,却成了“孤儿”。得知小文武不幸遭遇,陈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回到家里和妻子商量,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拉上王文武一把。为此,陈凯老师经常放学后到王文武家辅导功课,还帮他做家务,尤其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照。陈老师家住学校旁,时常把小文武领到家里,拉拉家常,为他做可口饭菜。在陈老师夫妇悉心照顾下,小文武逐渐找回了失去的爱,与其他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光阴如梭,不知不觉已6个年头,那是一个寒冬的晚上,19岁的王文武提着两瓶酒、两包糖来到陈凯家里,想以此表达陈凯一家多年的关爱之情。陈老师夫妇明白了来意,生气地说:“你这是干什么?快把东西拿走!我们把你当做自家人,你这样做就见外了!”王文武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姑!老姑爷,我错了!”陈凯的妻子王仁茹见状,上前拉起王文武:“对,我家有一个女儿,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侄子了,等于多个儿子。”泪流满面的王文武站了起来,不知说什么是好。

几年后,王文武成了大小伙,看到周围人员都外出打工挣钱,他就独自去了浙江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几年下来没挣到钱。1998年除夕之夜,寒风凛冽,雪花飞舞,陈老师一家人正准备吃年夜饭,听见有人轻轻地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王文武,只见他身着单衣,头发凌乱,满身雪花,浑身发抖……见此情形,陈老师夫妇潸然泪下,可怜的孩子无家可归啊。赶紧把他拉进屋,换上暖和干净的棉衣一起过年。晚饭后,陈老师嘘寒问暖,知道他在外打工不容易,建议他在家乡搞鸡鸭养殖,并拿出5万块钱给他当作启动资金。因缺乏养殖经验,很快赔了本。王文武知道这些钱是陈凯老师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心灰意冷。这时候,陈凯又多次劝导他,鼓励王文武振作精神,重新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养殖经验不断积累,王文武当年就收回了成本,第二年有了盈余,越干越有劲的王文武慢慢的告别了贫困。

此时,王文武已是谈婚论嫁的年龄,陈老师夫妇托亲靠友帮他找对象,忙得像给自己孩子一样。几经周折,2010年王文武终于成了家,可算让陈凯夫妇松了口气。成家后王文武生活依然艰难,陈凯老师二话没说,再次资助3万元,帮他扩大养殖规模,买来100多头种羊,租了10亩地种葡萄。规模扩大了,可人手又成了问题,陈凯夫妇就利用下班、双休天、节假日,义务上门为葡萄除草、施肥、修枝、疏果,忙得不亦乐乎。王文武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还喜上加喜,生了个儿子泓毅。有了孩子,问题又来了,孩子谁来管?为了让王文武安心搞生产,陈凯二话没说,像当年照顾小文武那样,把孩子接到自家照顾,专门为他买来牛奶、水果、零食,还教识字、唱歌、引导日常行为习惯,小泓毅成了名副其实的陈凯家里人,整天跟在陈老师夫妇身边,其乐融融。如今,小泓毅已上一年级了,由于学校撤并到镇中心小学,离家较远,陈凯老师每天带着小泓毅一起上学,一道放学。晚上陈老师批改作业,孩子写作业,祖孙二人形影不离,就连陈老师进城办事、走亲访友也把他带在身边,周围人都知道这是陈凯老师的“亲孙子”。

20多年来,陈凯夫妇默默无闻的关爱着像王文武父子这样许多素不相识的贫困孩子,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他说,献出一片爱,生活更精彩,作为教师就是要有一颗大爱之心,我愿竭尽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书育人,播撒爱心,陈凯老师用自己行动践行一位乡村教师的座右铭。

责任编辑:张友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