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中安在线】六天,七城,三千公里 全国网媒在行进中感受安徽巨变(3)

采访团穿越安徽创新馆“量子隧道”。

看创新

——解码安徽最宝贵的基因

风景好、粮食多、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很多人对安徽的传统印象。但创新,正成为这个中部省份最鲜明的底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子合肥,创新版图中,“北上合深”构筑新的势力,这让安徽的明天极具潜力。

皆说创新,为什么安徽的创新牌打得更有底气,源于安徽深厚的创新家底:含金量十足的国家实验室、代表前沿科技实力的大科学装置,这是无法短时间赶超的核心竞争力。

在合肥,采访团到访合肥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这里已完成全球最快的高通量高分辨率脑成像设备研制,可以在2小时内完成0.5μm分辨率的小鼠全脑成像,比国际标准快100倍。

《中国青年报》官微展示科大讯飞ai主播的微博,获得10万+的阅读量。

安徽本土培育的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不再是深藏功与名的“技术宅”,更成为公众讨论领域的“科技网红”。智能会议本、录音笔、翻译机……这些将工作生活变得无比便捷的人工智能产品,让记者们的采访化身大型“种草现场”。中青在线编辑齐琪现场编发一条展示科大讯飞AI主播的微博,在中国青年报官微发布,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

采访团聚焦世界最薄0.12mm柔性触控玻璃。

在蚌埠,采访团探访了0.12毫米的世界最薄玻璃。0.12毫米什么概念?跟你手中的A4纸一样薄,是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的基础材料。中新网记者赵强拍摄了一段短视频:科研人员将玻璃随意弯折,像纸张一样卷起,这个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一幕,获得超过200万的点击量。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安徽创新馆,采访团溯源了安徽创新的整个发展历程。“这是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展馆,一方面说明安徽人对创新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安徽创新成果之多,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展馆。”光明网记者徐皓认为,安徽创新馆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科技创新的认知与尊崇。

“没想到”,成为记者们谈及最多的词,在他们的印象里,安徽仍然是农业大省、人文胜地,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这些高门槛的领域,让安徽创新拥有业内地位,却缺少公众普及。

此次采访,刷新了记者们的印象。“原来安徽有这么多创新成果,媒体应该多报道安徽的科创实力,在创新领域,安徽应该有更大的声名。”央视网视频中心内容总监耿敏说,希望以后一提到安徽,大家脑海中就涌现出“科技、创新”这样的关键词。

中新网拍摄的世界最薄玻璃的短视频,获得超过200万的点击量。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