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年终特刊】乡村振兴风正劲

2018年岁末,市委、市政府掷地有声地提出:2019年要持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四个突破年”行动,其中,乡村振兴居首。

这番话语,响彻滁州大地,激励着皖东儿女奋力拼搏。2019年,在实施“乡村振兴”突破年的号角声中,滁州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滁州特色的突破路径,交上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据统计,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预计增速4%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9元,同比增长10%左右,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全省产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获省厅好评。

高效生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道路越走越畅,美丽乡村道路越走越美,农村改革道路越走越新……滁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和坚实的脚步昂首阔步,挺起安徽粮仓“新门户”,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南谯区珠龙镇沃林蓝莓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金名片,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转型、带动乡村旅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游客在采摘蓝莓。

南谯区珠龙镇陈王村黄冲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工人们正加紧施工。今年,该镇大力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直接受益群众12000多人。

琅琊区三官街道八里村的山珊芡实家庭农场内,1200多亩芡实获得丰收。该农场实行芡实和黑鱼共养,实现年总收益超1000万元。图为当地农民正在采摘芡实。

南谯区沙河镇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正在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日常巡查。2017年以来,南谯区不断加大污水收集和处理力度,不仅净化了水质,而且有效美化了环境,成为美丽乡村的另一道风景线。

聚力产业提升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产业强,则农业强。2019年我市坚持产业强农战略,聚焦“三产”融合,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增产措施,实现“十六连丰”,预计全年粮食产量482.3万吨,同比增长4.86%,再创历史新高;肉蛋奶总产51.8万吨,同比增长3.3%;水产品产量36.4万吨,同比增长4.5%;蔬菜产量112.6万吨,同比增长4.2%,有力保障市场供给。特别是“稻虾共作”发展到65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03%,稻虾产业总产值预计达60亿元。滁菊、芡实、艾草、葛根等总面积发展达11万亩,滁菊、芡实先后获批国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龙头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安徽牧马湖集团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七年来“国字号”龙头企业新突破。全市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总数282家。滁州经开区食品产业园进入全省20强园区,天长市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田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2018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获省政府激励表彰。2019年49万亩高标准农田、55万亩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全部开工,计划投资13.24亿元,任务数全省第一,有效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综合产能。

聚力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这是每个有着乡村记忆的人,都深深埋在心中的一种期许。

宜居乡村建设水平提高。我市坚持以“拆、清、治”为抓手,一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2019年完成农村改厕3.54万户,占年度任务112.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80%。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3582户农村危房改造,40个乡镇接通天然气。新建79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治12个非正规垃圾推放点,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启动“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2018年度6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重点示范村7个。坚持“多规合一”,368个行政村编制完成村庄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治理水平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55%,建成多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38个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救助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聚焦推深做实“一抓双促”,深入开展换届“回头看”,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7个。集中开展村规民约“大体检”活动,行政村(社区)普遍制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镇、村综治中心全部建成,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创建率超90%以上,天长市“积分+清单”防治“小微腐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聚力脱贫攻坚 

壮大集体经济取得新突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20字总要求,推动农业强,实现农村美,最根本的是让农民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贫困户脱贫、让农民增收。

聚力推进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市委召开7次会议,市政府召开12次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每月6天时间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先后17次进村入户开展遍访活动,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暗访督导扶贫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全程参与脱贫攻坚。全面立体抓调度,按季度专题谋划部署了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对难点和短板工作,具体部署、具体调度。

聚力破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加快分类解决973个查摆问题,其中,整改11户贫困户家庭义务教育方面失(辍)学问题,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605户,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251个,排查整改贫困人口未参加新农合106户,全部逐户分类整改到位。

聚力精准施策决战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全面发力,特色种养业扶贫推广农业特色产业“四带一自”扶贫模式,参与带动园区154个,经营主体带动16282户,建设“一村一品”项目35个,农业产业项目覆盖32981户;电商扶贫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网点、电商扶贫网点认定,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累计销售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5106.7万元;文化和旅游扶贫建设贫困村农民文化乐园47个,创建A级旅游村3个;资产收益扶贫累计实施项目14928个,资产总额66703.5万元,总收益6131.2万元,收益率9.19%,我市资产收益扶贫典型案例被全省推广。就业扶贫成效显著,帮助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2594人,建设就业扶贫驿站6个、就业扶贫车间19个、招募扶贫基地9个,开发公益岗位3517个。与此同时,生态脱贫加快实施,金融扶贫积极推进,综合保障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一条脱贫攻坚的滁州道路正大步向前。

聚力制度改革 

农村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滁州这座城市被注入了改革创新的种子。在新时代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皖东人民在奋力奔跑。

作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城市,滁州聚焦重点、扎实推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全面完成,量化资产全面完成,全市348万农民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东,没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组建了经济合作社。

农村“三变”改革进展迅速,全市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村数已达90%,改革进度位居全省前列。各村集体通过资源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开展“三变”改革,实现入股收益,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也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今年以来,全市有16个村开展股权分红,共分红350.73万元,全市累计有74个村分红1554.39万元,其中小岗村两年累计人均分红870元。全市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64个,占比提高到6%,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