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滁州:特色产业有传承

1

(《安徽日报》2020年5月21日9版)

特色产业有传承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本报通讯员 望勤

“来看看,我在网上卖菊花,销售还不错呢。”日前,记者见到老马时,他兴冲冲地介绍,点开某知名电商页面,输入“滁菊”二字,排名第一、第二的都是老马的网店。一款20克的滁菊,这个月已卖出了272件。

人说老马识途,滁州市全椒县石沛镇周岗村的老马识花。跟菊花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马,全名马朝东,今年58岁,种菊花种了42年。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父亲手中接过种植滁菊的接力棒后,老马与时俱进,不断在滁菊品种改良上下功夫,用一朵小小的菊花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以前种菊花靠口口相传的实践经验,现在种菊花靠的是技术。”老马说。2005年,他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达成协议,对方提供新实验的种苗和技术,老马的菊花田作为研究院的试验培育基地。2007年,老马成立全椒环滁滁菊专业合作社,发展至今社员已有183家,其中9户贫困户。

早些年,当老马还是小马时,他的父亲就已是村里种植滁菊的能手。滁菊是安徽四大著名道地药材,名列全国四大药菊之首,但种植面积不大,懂得种植技术的人也不多。老马父亲凭着满腔热爱,一门心思种植滁菊。虽说种植面积不大,但算是留下了滁菊发展的星星火种。

形成燎原之势还是在老马手上。有了技术加持,老马菊花亩产量由最初的400公斤逐年增产到800公斤,花型漂亮、品质好,老马也越来越有名气,跟着老马种菊花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年已经66岁的施长勇因病致贫,家中负担很重,靠几亩薄田度日。看着周围群众跟着老马种菊花脱了贫,施长勇找到老马,扭捏了半天不好意思开口。老马一眼看出他的想法,“想种菊花?怕没技术、没市场?”施长勇点点头。老马拍了拍他的肩说,“菊花想种多少我免费送苗,没有技术我上门教,我教不会的科技特派员教,送你150元的化肥钱。菊花丰收时,我高于市场价的30%收花,你看可行?”施长勇高兴地点点头,当年就种了2.5亩菊花。菊花丰收时,施长勇领到了1.2万元,老人由衷地说,“种田没卖过这么多钱!”今年,施长勇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亩。

一朵小菊花,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疫情期间,老马的加工厂停了工,远在上海的大女儿通过网络卖了不少产品,老马心思一动,何不转到线上卖菊花?通过前期试水、市场运营等运作,老马家仓库的存货越来越少,手里的快递单越来越多。今年带领群众种植菊花203亩,亩均增收6000元左右。“现在愁上半年货卖完了,下半年卖什么,线上争取挣400万元,线下100万元,带领大家伙儿脱贫致富。”老马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