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来安:织牢治超“一张网”

1

(《安徽日报》2020年5月28日9版)

车辆超限超载是道路运输一大“顽疾”,被称为公路“第一杀手”。我省不断深化路警联合执法,加强区域联动,强化路面治理,实施科技治超——

织牢治超“一张网”

■ 本报记者 汤超

2 (1)

5月20日,在位于来安县G104治超监管点,路政人员对过往运输车辆进行停车称重检查。 本报通讯员 吕华 苗竹欣 摄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依法治超,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在治超立法上实现重大突破。2014年颁布实施的《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为治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2018年出台了《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统一认定标准,有效规范执法行为,治超力度持续加强。今年第一季度我省高速公路平均超限超载率已由去年第四季度的2.75%,下降到0.39%,取得明显成效。

联合执法、区域互动,完善全面管控网络

5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六安北收费站,只见满载货物的大货车络绎不绝,身穿“路政”字样马甲的执法队员们正在引导大货车驶入货车专用通道,并为大货车司机发放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宣传单。

“目前高速入口均投用了称重设备,运输车辆一旦超重,高速入口便不抬杆,禁止其驶入高速,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合六叶高速公路路政大队大队长高俊韬告诉记者,合六叶高速是我省东西走向的高速大动脉,起于肥东县,终点为六安市叶集区,是G40、G42共用线,车流量大、货车比例高、事故率高。

“超限超载运输之所以屡治不绝,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黄开元说。近几年,全国各地城建、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致使中间环节较多,承运人为争揽货源,竞相降低运价,通过“多拉快跑”牟取暴利。

为此,我省不断加强省内区域联动治超,突出市际、县际交界的盲点区域,组织开展联合治超,形成了联合治超合力,完善全面管控网络。目前,我省已运行的77个固定治超站全部实行路警联合执法,其中44个实行“肩并肩”联合执法模式,33个实行“前后协同”执法模式。

近日,为有效打击合肥与六安、铜陵与安庆等四市交界区域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四市交通执法、公安交警、治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治超执法队伍,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联合治超行动,对重点路段、源头企业、冲卡逃逸、治理盲区等进行综合治理。四市共出动交通执法人员3411人次,公安交警、治安人员853人次,执法车辆932台次,查处超限运输等违法车辆565台,其中75吨和100%以上车辆58台,百吨王17台,卸载7203吨,交警扣分1235分,检查货源单位107家。

“此次联合行动有效打击了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巩固了超限超载治理成果,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护航。”黄开元说。

源头管控、动态监管,加大联合惩戒力度

5月13日下午,在六安市一家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记者见到3台搅拌运输车正在有序装载混凝土,六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局源头治超巡查大队执法人员向企业负责人宣讲超限超载的危害性,要求该企业车辆出厂前带好“两证”,做到不超载不超限,从源头管控好运输车辆。

企业负责人吕荣祥介绍,目前企业有16台运输车,负责混凝土、轻质墙板、砌块及建筑材料生产、销售和普通货物运输。“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经常来到企业,宣讲治超法律法规知识,我们受益匪浅,自觉做到不超限不超载。”

今年我省将455家重点货源单位列入重点监管范围,按照“动态监管、一站多点”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大源头动态监控力度。各地采取派驻巡查和电子监控的方式,重点加强对重点货源单位的监管,规范源头单位装载行为。像六安市就有50多家搅拌站,砂厂、料厂多,该市不断加强对这些单位动态监管,严密监控。今年1月至今共查处超限运输车辆64台,其中移送交警32台次扣168分,非现场执法3台。

池州市还自主研发了“以车辆信息备案导入控制运输车辆准入、以票证合一打印促进企业规范装载、以视频数据实时监管货车检测出厂”的源头治超闭合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9月至12月,池州市64家矿产品生产企业源头治超系统先后联网运行,系统备案货运车辆、从业人员等信息3.5万条,检测货运车辆16.1万台次零超载,并实时保存上传称重数据。

黄开元告诉记者,各地还不断加强信用惩戒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信用机制加强对严重超限超载责任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实施“黑名单”制度,落实“一超四罚”。

科技治超、信息共享,创新技术监管手段

在G312六安市杨小店超限超载检测站,记者见到六安至合肥方向、合肥至六安方向分别铺设了高速预检动态磅,配备自动抓拍和摄像系统,动态磅前方200米处设置龙门架式LED显示屏,提示涉嫌超限车辆进站精检。

“大货车动态磅超过限重31吨时,监控旁边的喇叭就会报警,执法人员就会迅速出动,将车辆引导回站内进行精检,并根据超重数额予以相应的处理。”磅房监测室的一名执法人员对记者说。

据杨小店超限超载检测站党支部副书记胡世俊介绍,该检测站利用科技手段,安装了“非现场执法”系统,能够实现路面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监测过往货运车辆是否超限,并自动计重、抓拍取证,用机器换人,采用了科技治超执法新模式。“过去仅对超限车辆进行罚款,而忽视了对驾驶人的管理,现在对驾驶人不仅罚款而且扣分,从重点‘管车’向重点‘管人’转变,提升了执法效率。”

近年来,我省一直把治超科技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治超站点网络建设,提高治超科技水平。按照安徽省治超站点规划,2020年我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共建成治超站点约688个。目前我省已完成1个省级、16个市级及70个县级联网治超信息系统,系统已接入治超站点412个,“三级中心、四级平台”全省联网治超监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以淮北为例,该市积极探索以“8大科技系统、3大应用平台、4大运行机制、1套执法流程”为支撑的科技治超新模式,实施以来,该市“非现场执法”案件是现场执法案件的1.9倍,超限超载车辆下降了85%。

“科技治超突破了过去单纯依靠人海战术开展‘围追堵截’的传统治超模式,解决了违法车辆闯卡、逃逸、暴力抗法、黄牛带路、跟踪盯梢等治超‘老大难’问题。”黄开元说。各类治超软件与省级治超平台、车管系统和“全国货运车辆监管与服务平台”等软件实现无缝对接、互联互通和信息自动交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治超软件应用集成体系,整合了治超信息资源,打造治超“一张网”,真正实现治超“一盘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