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人民日报】滁州:危机之中勇争先 大考之中开新局

1

(《人民日报》2020年8月25日18-19版)

滁州 危机之中勇争先 大考之中开新局

  

2020年,经历疫情防控、汛情防御等大战大考,安徽省滁州市讲大局讲奉献,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风雨无阻向前进,用苦干实干的不懈奋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滁州市经济总量达到1413.73亿元,同比增长3.1%。

三农 战疫战贫两手抓  富民强村谋振兴

2019年,定远县作为滁州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已实现摘帽,全市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69%降至0.1%。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长江、淮河防汛“两线作战”的严峻形势,作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的滁州,聚焦确保全市剩余1370户3555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圆满夺取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的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做好疫情、汛情期间脱贫攻坚工作,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夯实基础。

闻令而动,遵令而行,向“贫”而动。滁州市明确决战决胜之年“六聚焦六确保六全面”的攻坚任务,即聚焦困中之困,确保减贫任务全面完成;聚焦主要指标,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聚焦持续推进,确保脱贫质量全面提升;聚焦防范返贫,确保脱贫成果全面巩固;聚焦短板弱项,确保各类问题全面整改;聚焦真实准确,确保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检验。

想方设法稳就业,持之以恒壮产业。在生产发展方面,滁州不断提高“四带一自”产业扶贫质量,全市参与带动的企业147个,带动贫困群众13473人,实现应带尽带。今年,全市累计新增各类公益岗位9882个,共吸纳贫困人口9584人。在项目实施方面,安排扶贫项目341个,投资总额7.3亿元,产业扶贫项目投入占比42.92%。在社会帮扶方面,大力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截至2020年7月底,爱心人士和贫困户注册比例以及累计受捐金额均位居全省前列。

滁州坚持目标标准不动摇,全市上下尽锐出战,紧盯关键环节、目标任务和难点问题,向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发起总攻,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滁州持续开展问题排查、动态清零,全面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三保障一安全”问题整改成效,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滁州市坚持以拆、清、治为抓手,一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

当前,全市正突出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生态 绿色理念入人心  生态美景入画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位于滁州市来安县雷官镇与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交界处的池杉湖省级湿地公园,前不久举办了荷花文化旅游节。池杉湖四时之景不同,唯一不变的是宁静优雅、自然和谐。这得益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在此落到了实处。经过皖苏两省历时40年的共同保护,这片池杉林已成为百鸟栖息、水草丰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胜地。

今天的滁州,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和抓手,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纷至沓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滁州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滁州市持续实施“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绿色滁州行动”“城区绿化提升”“绿化攻坚”等行动,坚持“规划建绿、让路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社区扩绿、街巷补绿”,新区抓扩展、老城抓提升,加大投入、量质同抓、点面结合,实现了市民出行不足500米就能步入绿色空间的目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大幅提高,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滁州已展露新姿。

滁州市坚持“河(湖)长制”“林长制”并行,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高质量完成禁捕退捕目标任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21年,全市计划新增人工造林7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0万亩、退化林修复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2019年,《滁州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全域旅游规划》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该规划涉及滁州市8个县(市、区)、32个乡镇,主风景道总长437公里,串联5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草场及60个大小景观节点等。

2020年,作为全省8个试点市之一,滁州市在6家公共机构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计划到年底实现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建设工程,筑牢“三道防线”,持续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深入开展绿色滁州行动,围绕“一核两轴三网四级多点”生态空间和产业布局,构建稳固的江淮分水岭生态屏障。打造滁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和明湖生态文明示范项目,努力将明湖项目建成海绵城市和生态示范项目的典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耕地草地河湖休养生息长效机制等,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滁州市还走低碳循环之路,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省绿色工厂评价,争创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城市。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推动绿色信贷总量的持续增长,拓宽绿色金融直接融资渠道。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建材。

民生 民生工程增福祉  提升群众获得感

滁州市始终把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的稳定之基,持续改善民生质量。

滁州市从便利居民日常生活出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完善居民医疗、养老、健身等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设施,着力打造一批便利群众生活的“15分钟生活圈”。通过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3个,涵盖94个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58个村卫生室。滁州市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签约13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3.56%,慢性病人群签约138.8万人,签约率达81.65%,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59万份。

滁州市按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标准,老旧住宅小区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全达标。累计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0个、各类农村养老服务设施757个。建设全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用智能终端为老人免费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服务。此外,滁州市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布局,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改造,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体育公园18个、社会足球场56个、晨晚练点383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2平方米,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滁州市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坚持每年实施30多项民生工程,在“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党建引领扶贫工程、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等方面发力,促进、带动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2020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17%。当前,滁州市正着力稳定就业,全面落实援企稳岗等政策措施,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着力完善保障体系,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加快滁州中学新校区、奥体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好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和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准备工作,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滁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理念,大力营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同时,统筹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全国文明城市地级提名城市测评中,滁州市2018年度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成功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创新 下好创新先手棋  实现发展高质量

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滁州市发扬敢闯敢试的“大包干”精神,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农村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不断尝试新模式、探索新经验、取得新成果。在农村改革方面,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确权颁证试点任务,并在小岗村颁发了“全省第一证”。全域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覆盖率达93.7%,继续领跑全省。2020年,滁州市国有林场改革通过国家验收,获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市,入选省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市,获批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培育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滁州市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出台“1+4+N”政策体系,在全市开展企业创新培育、科技项目推进、科技人才招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和奖励政策,设立引导投资基金。同时,搭建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以滁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创建省高新区、凤阳小岗村创建国家农业高新示范区、滁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主要内容的“三区一城”创新主平台。注重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目前,滁州市已形成智能家电、先进装备、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家电产业被列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滁州抢抓机遇,深度参与。以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滁州高教科创城、经开区原创科技城、来安产业新城“一园三城”为主体,加快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面对接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滁宁城际轨道一期、二期已开工建设,正合作规划、加快建设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跨界示范区。滁州机场选址基本确定。此外,滁宁两地实现公交无缝对接、刷卡互联;南京的知名医院、学校纷纷在滁州设立分院、分校,或者开展业务合作,让滁州人民能享受到南京的医疗、教育资源。

当前,滁州全市以勇争一流的姿态、勇当先锋的气魄、勇往直前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力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