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权威发布 > 正文

警惕!滁州卫健委最新提醒!

滁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

2020年10月份全市传染病疫情提醒

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大,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同时为了预防秋冬季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本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原则,我们仍需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工作。在此,滁州市卫健委提醒您,应注意预防以下几种传染病:

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临床表现:潜伏期 1~14 天,多为 3~7 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

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出现类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多发生于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或休克、凝血障碍、急性消化道症状等。一旦发生,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的通风换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密切关注发热、咳嗽,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0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传播途径:飞沫、直接接触等。临床表现: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预防措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多喝热水等。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等。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性发热为主。

预防措施:可以接种疫苗(可预防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加强幼儿、儿童卫生意识;做好儿童常用玩具以及学校等集体场所的消毒工作;患病儿童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等。

04

水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临床表现: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较急,年长儿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

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瘢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预防措施: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水痘减毒活疫苗是第一种在许多国家被批准临床应用的人类疱疹病毒疫苗,接种后的随访观察发现水痘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率。

0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传播途径:蜱虫可能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人后,导致病毒进入人体而发病,直接接触危重患者或带毒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也可传播

临床表现: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疼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预防措施: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做到“五紧”,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虫;裸露的皮肤涂抹趋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责任编辑:汪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