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正文

贵州团组织助“新市民”融入新生活

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贵州团组织助“新市民”融入新生活

11岁的侯康皓来说,家附近矮屯社区的“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小小主持人兴趣班是他学习和玩耍的乐园。学古诗、练播音、说绕口令,不仅让这个南方男孩的普通话说得越来越标准,也帮助他结交了更多新朋友。

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的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200多个孩子参加了由团组织开办的“希望工程·陪伴行动”课堂,这里免费开设舞蹈、书法、绘画和主持4门艺术课程。

小课堂给从未上过兴趣班的孩子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刚搬到这个陌生的社区时,侯康皓常常记不住家在几楼。他也没有朋友,只能和妹妹一起玩。一次,同学带他到社区的“希望工程·陪伴行动”课堂,他才发现在这里不仅能和同龄小伙伴一起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还有老师辅导。

在新社区里,他渐渐找到了新的伙伴和新的爱好。

实际上,这个小课堂经历了从“一个学生都没有”到“半小时报满一个活动”的过程。铜仁市矮屯社区西部计划志愿者王林玉回忆,社区刚开设兴趣课时,她们带着大喇叭宣传也没人报名。直到最早报名的一批孩子在学习中变得更自信了,在社区中有了越来越多新朋友,帮孩子报名的家长才多起来。

目前,贵州省已经完成188万名群众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安置。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生活,贵州省委结合群团组织的职能特点,部署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服务安置点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引导搬迁群众在实现稳定脱贫的同时,全面融入城市生活,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在遵义市正安县瑞濠街道,“青年讲师团”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脱贫攻坚成就宣讲开展得红红火火;在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苗族民间舞蹈四面鼓让团山社区的孩子从小爱上非遗文化;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武术兴趣班让安龙县天菇社区的功夫少年快乐成长……

目前,贵州各地共建设“希望工程·陪伴行动”课堂179个,累计开展陪伴行动6000余次,服务青少年近10万人次。同时,贵州省68所高校团委与85个安置点团支部结对,开展绘画、舞蹈、武术、足球、花样跳绳等多种兴趣爱好陪伴项目,共同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28岁的周会是铜仁市石阡县平阳社区的搬迁群众,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杨雨馨是社区“希望工程·陪伴行动”绘画班的成员。她自己则参加了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刚搬来安置点时,周会感觉自己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现在学习成了这家人融入新社区的重要契机。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易地扶贫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1200多户居民来自全国唯一一个整乡易地扶贫搬迁的民族乡镇三宝乡。

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生活,团黔西南州委以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为平台,通过“院坝会”等方式,邀请党员干部、志愿者走进社区,讲述自己脱贫致富、奋斗圆梦的经历。

在团组织的带动下,贵州各个安置点的搬迁青年不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还自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为解决部分社区群众在购买药品、网上交费、寄取快递等方面的问题,平阳社区成立“跑小青”工作站,吸纳社区团员青年加入“跑小青”志愿服务队,为搬迁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73岁的搬迁群众冯文服因患有糖尿病行走不便,不清楚家中电费如何查询、缴纳,他打通了志愿者唐辉勇的电话。得知老人的困难后,唐辉勇赶到冯文服家中,帮助老人顺利缴纳了电费。

“第二天冯文服老人还给我打电话,说家里来了亲戚,买了块牛肉,想邀请我一起去吃饭。”唐辉勇觉得,自己的举手之劳正逐步得到社区群众认可,也让越来越多的社区群众了解“跑小青”工作站,从而吸引更多社区青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截至目前,团贵州省委共组建安置点青年志愿者队伍687支,开展志愿服务1195场次。在全省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368所,开展各类培训39406课时,覆盖群众50万余人次。

“社区是我的家,也是一个大家,居民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我希望能够为社区做一点事情,让这里成为一个温馨、幸福的社区。”唐辉勇说。

团贵州省委书记涂妍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发展目标。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人数最多的省份,引领搬迁青少年群众融入社区、安居乐业、追梦圆梦,是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全省各级团组织将继续以“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为载体,持续聚焦思想引领,打造特色服务项目,着力促进安置点青少年成长发展,全力建好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的追梦之桥、圆梦之家,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贡献青春力量。(记者 李雅娟)

责任编辑:汤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