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滁州:“借东风”立潮头 高质量争一流

1

(《安徽日报》2020年11月17日11版)

滁州市着力打造全面对接融入长三角的发展平台,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借东风”立潮头 高质量争一流

■ 本报记者 罗宝

携手并进 一体发展促融合

在与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河之隔的滁州高教科创城,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暨滁州大学科技园公共实训基地正为首批300余名学生进行实训。“围绕‘高标准定位、全方位开放、多区域共享’的建设目标,实训基地未来还将承担南京工业大学约4万人次的本科生实践教学任务,建设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长三角一流工程训练中心和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滁州高教科创城管委会副主任张峰说。而在实训基地附近,南京华瑞微半导体IDM芯片项目已入驻,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万片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生产能力,完全达产后销售额预计超10亿元。该项目也是浦口—南谯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出的第一步。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滁州市抢抓机遇,实施“大江北”战略,与南京等长三角地区城市携手并进,一体化发展,融入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

南谯乌衣、来安汊河、天长金牛湖、全椒东部新城等新区板块迅速拉开框架,“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合作共进,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苏滁高新区扩区提质。目前,滁宁城际铁路全线加快建设,已完成投资36亿元;合新高铁、宁淮铁路年内开工建设;合肥—南京高铁(北沿江高铁)争取年底开工建设;蚌滁宁城际铁路已列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此外,多条公路联通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公交实现跨省互通。

2019年以来,滁州市承接沪苏浙地区转移或合作亿元项目超300个,产业整体层次和水平向中高端稳步迈进,先进装备、智能家电、绿色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全市与长三角医疗机构签订各种合作协议65个,率先完成长三角地区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同时,引进南京优良教育资源来滁,常春藤国际学校全面开工建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开工建设。滁州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全部建成长三角线上专栏和线下专窗,31个法人事项和20个个人事项可在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异地办理。

创新驱动 产业迈向高端化

在扬子空调配管车间,6台“机器人”正在作业,将铜管旋转、弯曲、截断成同样的大小形状。一款扬子“零风感”空调历时6年研发,拥有20多项专利技术,打造空调的“人感黄金舒适区”,实现了“冷从天降、热从脚起”的舒适送风模式,解决了空调“直吹风”的痛点,成为国内健康舒适空调的代表产品。公司副总裁方钊介绍说,扬子空调智能产业园项目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年产200万套(单班)家用空调、50万冷吨中央空调的年产能。

在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公司与华为合作,通过企业上云,已成为滁州智能家电家居“云典型”。“在没有这些新技术之前,家电与家电之间很少能互通互联。现在有了5G、云和AI,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平台打通成为可能。”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专家朱华对记者说。

此外,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单晶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即将达到10GW,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立讯精密公司一条数据传输部件生产线涵盖了120多道工序,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工人们正全副武装操作机器进行芯片封装,该生产线产品合格率达99.95%……

滁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创新主体,设立3亿元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扶持18个人才团队,助力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累计建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77家,中国家电研究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明光凹凸棒土产业研究院建成运营,苏大天宫科技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滁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加快建设。

目前,滁州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7家,已引进长三角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57项。今年前三季度,滁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5%,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42.3%。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增动力

步入滁州市南谯区中联水泥厂,厂区内道路洁净,树木葱茏,办公楼后面的池塘水清岸绿,一派生机。眼前的花园式厂区,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家年产值达22亿元、年纳税1.27个亿的大型国有水泥矿山企业。“从2016年开始,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扭亏增盈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提升到企业的生命线高度,针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着手治理。”公司副总经理吴玲介绍说,公司一方面将所有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等物料经过的容器与管道全面密封,另一方面一次性投入300万元安装收尘器。同时,混凝土搅拌楼也进行了全封闭,污染废物真正实现零排放。此后,企业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4个外部物料堆放钢架大棚,采购了扫地车、洒水车等,并栽种花卉果木,安装污水处理器,水资源得到了循环使用。2018年,中联水泥荣获我省首家三星级绿色建材标识。

“我们围绕5G数字化智能化,以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为动力,对位于南谯区腰铺镇二郎村黄槽坊约0.45平方公里露天采矿区实施一边开采矿石,一边对已开采区覆绿整治。目前整个采矿区,矿采挖到哪里,按照公园化标准景观就建到哪里。”采矿区负责人张作刚介绍说,待这片矿区采毕,将还给南谯区一个储水几千万立方米的大水库景观工程。目前,企业正全力打造5G数字智能化矿山,在水泥配料建模、无人机巡视、一体化喷淋抑尘,卡车调度等四个方面实现绿色生产。

滁州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与南京、合肥、马鞍山签订《滁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建立上下游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滁河3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倾力打造“滁河风光带、滨淮森林长廊”,已完成17.5公里的滁河风光带绿化景观工程,滁河被全国总工会和水利部评为“最美河流”,来安与六合共同保护建设池杉湖湿地公园,共筑江北生态屏障。不久前,宁马滁签署《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协作共管协议》,共同打好交界水域禁捕退捕攻坚战。滁州市还坚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各具特色,一批农家乐、民宿蓬勃兴起,“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带动全域生态旅游加快发展。同时,该市扩大薄壳山核桃、麻栎、景观苗木、经果林等地方特色绿色富民产业规模,为群众脱贫致富增添动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