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萍
人物简介:王贵萍,女,1966年7月出生,孝老爱亲好人,定远县能仁乡凉亭村欧家组村民。
事迹简介:面对经济窘迫的家庭状况,王贵萍连续12年每天奔波于家和田地之间,挑起照顾无人照料、嗷嗷待哺脑瘫孙子的重担,用悉心、耐心帮助孙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正文: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从蹒跚学步到奔跑如飞,从牙牙学语到滔滔不绝……这是每一个健康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会给做奶奶的带来偌大的欣慰和无尽的快乐。然而,这一页,对王贵萍来说,却是个空白……
雪上加霜,孙子出生确诊为脑瘫
2009年4月,王贵萍迎来了一个小孙子,家人都认为这个小生命是上天给的赏赐,便取名黄赏赐。然而,正当她欢喜于这个小生命诞生时,一个巨大的噩耗接踵而来,如晴天霹雳般把王贵萍打入深渊——孙子刚出生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我的孩子太可怜了,刚出生就得了这个病,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美好的事情他都欣赏不到了。”时隔多年,王贵萍再提起当天的场景依然满眼泪光。
十二年前,医疗设施还不完善,医疗手段也不够先进,家里经济情况更不容乐观,身边越来越多人都劝王贵萍放弃孩子,不然会是一辈子的累赘。然而坚强而又倔犟的王贵萍却表示:“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养活他,我不怕辛苦。”
王贵萍的家里有8口人,老两口带着三个孙子,儿子与儿媳早些年因感情不和离异后常年在外打工,公公婆婆年事已高,丈夫黄升堂靠伐木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孙子的到来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常常让她感到心力交瘁。
悉心照料,不愿让孙子受一点苦
一开始,王贵萍照顾黄赏赐还不是很适应,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一看到孙子天真无辜的眼神,总不免心生怜悯,“那时候总会想,他的眼睛真好看,要不是得了这样的病,一定是个听话的孩子,我不想让他受一点苦。”
照顾好一个脑瘫儿谈何容易,孙子不能正常进食,顿顿都要一口一口喂;孙子说不了话,全凭王贵萍的“心灵感应”,每天夜里只要有一点动静,她总是一骨碌起身;孙子常常毫无症状地四肢抽搐,面部扭曲,需要耐心地替他捋直四肢;就算有好吃的,她也留给孙子,自己舍不得吃一点……
王贵萍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每天奔波于家和田地之间,一边顾着庄稼地里的农活,一边惦记着家里的黄赏赐。每天早晨,王贵萍都早早起床,扛起锄头就直奔田里,用最短的时间把农活干完,然后一溜小跑回到家,直奔孙子的小房间,小心翼翼地给他喂奶、擦脸、翻身、按摩。尽管照顾得细致,但孙子有时候还是会弄脏裤子,她也从不抱怨,总是及时地清理干净,不让孙子有一点点不舒服。
最大心愿,想听孙子喊一声“奶奶”
“哪怕我自己再难,也要把这个孩子照顾好,我还想等他叫我一声‘奶奶’呢。”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和坚守,这一照顾就是12年。12年来,孙子多次被送往医院急救。小小的身躯因手术留下的刀疤多达八处,最长的刀疤有一指长,体内至今还留有救命用的引流管,从头部一直穿到下体。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但2019年上半年,黄赏赐的病情却突然加重,既不吃饭也不喝水,连呼吸都变得困难。家里的亲戚们见状,都觉得孙子难以度过这艰难的一关,私下里瞒着王贵萍准备小棺材。“这孩子好不容易来一趟人间,既然落在了我们的家里,我一定要让他活下去!”王贵萍始终不肯放弃,反而夜以继日地加倍呵护着他,用针管、奶瓶一点点地给孙子喂食物。最终,在她的不懈坚持下,黄赏赐又挺了过来。
如今,随着孙子长高和体重增加,王贵萍抱起他已经感到有些吃力。“这些年来有苦也有乐,但从来没有后悔过。”王贵萍笑了,“只要我还能动一天,就会照顾好他一天!”
12年来,王贵萍从没在别人面前露过一丝愁容,用信念和坚守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用真情演绎了舔犊之情,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时代内涵。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对于黄赏赐来说,奶奶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