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王秀莲:无私奉献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 用实际行动诠释传统美德

王秀莲证件照

王秀莲

人物简介:王秀莲,女,1975年10月出生,孝老爱亲好人,市经开区凤凰办事处官塘小区居民。

事迹简介:王秀莲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工作,10多年来悉心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做面食、陪护、清洗造瘘管……她用辛勤和努力守望着家的幸福。

正文:

崇德向善,甘于奉献

十多年前,王秀莲的公公八十多岁,独自一人在临淮关镇居住,因身体不好生活上多有不便。考虑到公公的身体状况,王秀莲主动将公公接到滁州家中一起生活,以方便照顾。王秀莲的丈夫在民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经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丈夫的兄弟姊妹虽多,但大都在上海、成都、凤阳等外地工作定居。当时她的儿子在上小学,也需要接送。为伺候好公公,培养好小孩,王秀莲毅然辞去了工作,买菜做饭、刷碗洗衣、照顾老小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

王秀莲是南方人,平时爱吃米饭,公公是北方人,爱吃面食。为让公公吃好,厨艺不精的她主动学习擀面条、做馄饨、蒸馒头、包饺子等面食的制作。为了保证营养均衡,王秀莲除了一日三餐经常变换各种蔬菜外,还专门去学做红烧肉、清蒸鱼、炖肘子、炖鸡汤等“硬菜”,尽量让公公吃上可口营养的饭菜。

可能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王秀莲的公公不太适应目前的生活,平日里沉默寡言,待在房间里不经常出门。为了提高公公的生活质量,王秀莲经常陪伴鼓励老人看报、读书、下棋。公公是小学文化,识的字不多,王秀莲专门去买了《新华字典》,一有空闲时间就教公公识字、查字典。在她的帮助下,公公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东周列国志》、《宋朝果然很有料》等历史书籍,并写了几十页的回忆录。养成阅读的习惯后,公公还经常让王秀莲订阅《文摘周刊》、《滁州日报》等报刊,了解时政情况和百科知识。除了在家阅读,王秀莲还经常陪公公去公园下象棋,呼吸户外新鲜空气。

恪尽孝道,赤诚孝心

公公身体不好,经常到中西结合医院住院治疗,这时王秀莲就承担起做饭、送饭、陪护等工作,需要家里和医院来来回回的跑,非常辛苦。2019年,九十三岁高龄的公公因呼吸不畅住院治疗,直到同年10月初,医院查出是喉部肿瘤后,王秀莲与丈夫赶紧将公公送到南京鼓楼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医院外面卖的面食偏硬,不合公公的口味,加上天天都在医院,公公更没心情吃喝。为了提高公公的食欲,王秀莲白天在医院帮着护理,晚上回到滁州做面条、做馄饨、熬营养粥,每天早上坐火车送到南京鼓楼医院,让公公能多吃上两口。

为了改善呼吸,公公在南京鼓楼医院做了喉部造瘘管手术。因喉部的造瘘管直接与气管相连,且暴露在空气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从南京回到滁州后,公公在滁州医院继续做消炎、化痰等治疗。住院期间王秀莲上午洗衣、买菜、做饭,中午将饭菜带到医院给公公饮食,下午再替换夜间陪护的兄弟姊妹继续照顾公公。

病情稳定后公公出院回家,王秀莲除了日常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还要给公公擦拭痰液,清洗满是痰液的喉部造瘘内管,造瘘管水煮消毒后,再把管道安装好。为了让老人摆脱孤单寂寞,平时空闲时王秀莲就陪伴着公公,说些身边发生的小故事给他听,鼓励他要坚持喝水、吃饭,增强信心、战胜疾病。直到2020年10月23日公公去世,她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了公公的晚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一路走来,王秀莲默默奉献,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她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编织温暖,她用纯真善良诠释着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张友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