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权威发布 > 正文

滁州卫健委发布最新提醒!

滁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1年1月份全市传染病疫情提醒

鉴于国内多处新发现新冠肺炎本地病例,且冬季天气寒冷,有利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以及新冠肺炎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的要求,本月应重点防控新冠肺炎。此外,滁州市卫生健康委提醒您,应注意预防以下几种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临床表现: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出现类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多发生于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或休克、凝血障碍、急性消化道症状等。一旦发生,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的通风换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安全食用进口冷冻食品。密切关注发热、咳嗽,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感染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

传播途径:可通过气溶胶、接触、食物、水传播。

临床表现:自限性疾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儿童和成年人均可感染。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一般为2-3天,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手卫生,勤洗手,正确洗手。食品充分加热,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及时清除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处理时应使用手套和口罩,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受污染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清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传播途径:飞沫、直接接触等。

临床表现: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

预防措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多喝热水等。

水  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临床表现: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较急,年长儿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

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瘢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预防措施: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水痘减毒活疫苗是第一种在许多国家被批准临床应用的人类疱疹病毒疫苗,接种后的随访观察发现水痘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率。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腮,俗称痄腮。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主要以飞沫形式)、接触传播、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预防措施:接种麻腮风疫苗;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或发病后14天等。

责任编辑:汪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