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扶上马,再送一程

——滁州市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这几天,每天都有三五只小羊羔出生,可爱得很!”近日,定远县池河镇半面店村党总支副书记徐殿武,乐呵呵地将这个“喜讯”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村里兴办新的养殖合作社,引进10头波尔山羊种羊,眼下可下崽的母羊已有40多头,年底计划出栏山羊300头。除了养羊,半面店村正在搭建的两个养鹅大棚基本竣工,另外正着手流转30多亩土地,依靠这些土地谋划新的发展思路。“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一头头山羊和一只只大鹅,为半面店村的振兴发展,汇入新的动力。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半面店村“两委”有信心,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佳绩。这些年,半面店村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主动想办法、找出路、抓落实,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截至2020年底,半面店村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的17.58%降为0。即便如此,这个村还是清楚地认识到,虽然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客观上发展基础总体仍然比较薄弱,甚至部分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仍然需要“扶上马,再送一程”。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半面店村继续做好选派帮扶干部驻村制度,要求帮扶干部继续开展入户帮扶,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完善制度,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被侵占。今年以来,这个村还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加强定期检查和动态管理,还把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及时纳入社保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定远县已经明确了5年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主要原则,做到全县一盘棋、一图绘到底,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留间隙,努力探索走出乡村振兴的“定远样板”。今年以来,定远县委常委、县政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等会议先后专题学习、研究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11次,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平稳交接。

在项目建设中,定远县以产业衔接为先导,超前谋划2021年扶贫项目库建设及“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围绕规模化、高水平建设产业项目,以“猪、鹅、虾、菌、草(秸秆)”五大产业为抓手,培优培强一批新业态、高产值产业项目。谋划产业扶贫项目124个,总投资4.68亿元,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良好开局。强化监测预警,筑牢返贫防线,定远县紧盯3.58万户10.73万人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构建“村排查、乡审核、部门数据比对”的“点线面”立体式监测网络,重点对88户234人脱贫不稳定户、921户2708人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识别标注、及时帮扶和动态管理,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帮扶实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开展入户帮扶,做到帮扶工作不停顿、帮扶力量不减弱。

“扶上马,再送一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依然任重道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更要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脱贫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致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确保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我市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鼓励支持农家乐、民宿等已有产业提档升级。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强化技能培训和使用技术培训,支持优先使用当地脱贫和易返贫劳动力,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农村生态保护提升,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持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脱贫地区巩固服务提升,继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巩固健康脱贫成果,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新的一年,全市明确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为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勾勒出一幅美好前景。根据县(市、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市将全市8个县(市、区)分成先行示范区、正常推进区和持续攻坚区。到2025年,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