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榜样】把科研论文写在江淮分水岭的大地上

——记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子军

身为农业科学家、大学教授,他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推广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做大做强定远肉羊养殖产业。自担任安徽农大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以来,张子军举家扎根定远,一边致力于把学校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移植到田间地头,一边带领团队为定远农业发展开方献策,至今已组建九大产业联盟,为当地引进农业新品种376个,应用农业新技术92项,服务新型经营主体101家,帮扶贫困户182户245人,实现人均年收入4万元,推动当地形成“草、菌、虾、猪、鹅”五大特色产业,迈向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气候和地理环境看,江淮分水岭是全国最适合养羊的地区之一。”这位跑遍全国各大牧区,承担了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多个科研课题的“养羊专家”对江淮分水岭有着独特的情怀。2016年,安农大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成立,身为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的张子军主动请缨成为首任站长。

定远有悠久的肉羊养殖历史,但此前产业效益并不突出。针对传统养殖方式下品种退化、设施落后、饲草不佳、疫病风险等问题,张子军开始在当地推广他多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涵盖品种选育、饲草种植、疫病防治、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占地、用工、投入、产出都明确可复制。随着这套生产模式不断推广开,定远的农区草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肉羊产羔率由原来的100%增加到210%,羔羊成活率从50%增加到95%。

“只有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才能激发农业生产活力,实现乡村振兴。”从推广肉羊养殖技术到研发推广移动式新型羊舍,从开发肉羊自动化饲喂系统到羊粪还田修复土壤生态……张子军团队用科技筑巢引凤,撑起了包括养殖、育种、深加工、末端销售的肉羊全产业链。

除了把农技送到乡间地头,张子军心头的另一件大事是农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关键还是看人才。搞农业一定要真正下到乡村、下到农田里,只待在课堂、泡在实验室,很难对农业生产实际中的种种问题感同身受。我们站里的一批年轻博士,每天脚踩泥土、头沾雨露,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们将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5月14日,记者在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采访时,一批大四学生刚结束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正在收拾行装准备返校。临行前,张子军让学生们在羊舍前集合,语重情深地叮嘱:“通过实习,相信同学们对农村、对农业都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我希望有条件的同学都能读研深造,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

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四毕业生衣俊东,在实习中学会了喂羊、抓羊,给羊看病、打针:“这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农业专业的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同一批实习的李赛,还将跟着张子军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张教授真正做到了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实践中。”

2019年5月,张子军的第一个聘期结束。但对江淮分水岭的情愫和当地群众的热情挽留,让他下定决心留下来再干5年。未来,他计划探索开展羊产业、瓜果、蔬菜等多产业循环经济,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困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张子军的期待没有动摇过:“我一直相信有一天,江淮分水岭地区能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面。”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