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 正文

皖企“百强榜”成长“新风向”

12月7日,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联合会发布 “2021安徽百强企业”“2021安徽制造业百强企业”“2021安徽服务业百强企业”榜单。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十七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安徽百强企业榜单。

2021安徽百强企业入围门槛为52.10亿元,比上年提高了5.38亿元,增长10.64%;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5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14%,资产总额达到3.3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56%。入围门槛继续抬高、规模不断增大、资产质量改善和经营效益趋好。同时,前三名首度出现“新面孔”,民企百强数攀升超过国企等,都是今年百强企业榜单的新特征。

20210818000311a.jpgB001.jpg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外景。(资料图片)记者 李博 通讯员 吴小黎 摄

“新面孔”跻身前三位,“千亿企业”迅速扩容

安徽百强榜单前三“花落”何处,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从2004年发布年度安徽百强企业榜单以来,海螺集团、铜陵有色集团、马钢集团一直占据着榜单前三,被外界称为“铁三角”。

16年不变的“铁三角”,今年被打破。在2021安徽百强企业榜单中,前三名首次出现“新面孔”。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1280.21亿元的销售收入跃居第三位,海螺集团和铜陵有色集团继续占据“状元”和“榜眼”。同时,今年千亿级 “航母企业”迅速扩容,由2020年的2家增加到5家。

联宝是如何实现飞跃,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位列百强前三名?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柏鹏总结了五条经验,分别是“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数字化转型赋予发展生机”“质量是高速发展的护身符”“打造绿色生态样板”。他还表示,选择安徽、落户合肥,是企业十年来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提供的“管家式”服务造就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拥有优质又丰富的配套资源。

“千亿”企业的数量,是各地都很看重的指标。长期以来,龙头企业不够多,“星星满天不见月”,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今年,安徽千亿级的“航母企业”迅速扩容。有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比上年多3家。其中2家超过2000亿元,3家超过千亿元。还有12家企业超过500亿元以上。从营业收入增长来看,出现了年营业收入增长超过40%的联宝(合肥)公司和增长20%马钢集团等一批值得关注的特大型企业。其中,安徽百强前20名企业营收总额占安徽百强的63.44%,成为百强企业的中坚力量。

“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是企业坚持做大做强做久做优、不断创新的必然趋势,更是近几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链整合优化提升,新科技新商业模式演变发展,淘汰落后提质增效等一系列政策导向的必然趋势。 ”省企业联合会会长梁金辉认为,未来,在那些引领新技术、新理念的皖企中,必将催生出一大批“块头”更大、“体质”更强的千亿级“航母企业”。

民企数量过半,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自安徽百强企业发布以来,榜单上国有企业入围数几乎一直都比民营企业多。今年,这一格局出现了新变化。

今年,入围安徽百强企业的民营企业达到53家,国有企业则下降到47家。这意味着安徽百强企业国企、民企相得益彰的格局基本形成。总体看,国有企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纳税等主要指标占比仍然超过50%以上。但民营企业各项指标的占比在逐年扩大,尤其是在海外收入、海外资产等增长幅度远大于国有企业,研发费用增加幅度和研发强度也大于国有企业。

与此同时,榜单“洗牌”速度加快,许多新经济、新业态企业入围也是一大特点。虽然2021安徽百强企业上榜企业中不乏有色、钢铁、水泥、房地产、石化、煤炭等传统产业、“老牌”行业的企业,但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则占据了更多的位置。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六新”企业数量在不断攀升。

“可喜的是,今年我省百强企业名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行业企业占据更多席位,充分彰显了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省经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徐文章说。

从安徽百强企业分布区域看,合肥市以58家百强企业数稳居榜首,比上年增加3家,营业收入合计1.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96%,占百强企业营业收入的44.66%。芜湖市入围8家,与上年持平;铜陵入围8市家,比上年增加2家。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等多重冲击下,2021安徽百强企业营收总额、净利润总额、纳税总额等主要指标仍较上年实现了正增长。

企业创新求变,“身体”更壮“脑子”更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观点,在安徽百强企业中得到了有力体现。

2020年以来,安徽百强企业紧跟新科技发展,努力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寻求新市场、新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形成了在科技创新中建“高地”、起“高峰”,推动当地经济成“高原”的局面。

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百强企业不仅“身体”更壮实,“脑子”也更灵。 83家企业有研发活动,研发费用总计406.79亿元,比上年增加近50亿元,增长13.99%,其平均研发强度为1.7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53家民营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1.91%。

在研发费用投入位居第一的为铜陵有色,位居第二的为海螺集团,位居第三的为科大讯飞。安徽百强企业前20名研发费用为222.51亿元,占百强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54.70%。

然而,从榜单和分析报告中,也能看出安徽百强企业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安徽入围中国500强企业数量在全国仍属于第三梯队,进入2021中国服务业500强的安徽企业数量偏少,同中部省份相比也有差距,百强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依旧较为明显等。

“百强企业要继续发挥好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在国际化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表率作用。”省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说道。

徐文章介绍,当前,我省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安徽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优势产业壮大行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数字赋能行动、质量提升行动和绿色发展行动,不断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一如既往的主动做好企业想要我们做的事,办好企业家希望我们办的事,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助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