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百姓热点 > 正文

诠释从严治党的“滁州样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正在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近两年,市委坚持把党建作为第一责任和最大政绩,不断提升新形势下抓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扛在肩上,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正风反腐与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正本清源、正风肃纪,打造了从严治党的“滁州样本”。

“反腐风暴”让滁州两任市委书记连续落马。严峻形势下,新的市委班子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带领全市干群一道正风反腐促发展,不仅经济逆势上扬,更让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干事创业、奋勇争先成为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2014年,因连续两任市委书记违纪落马,滁州作为“腐败重灾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企业发展信心动摇,广大干群对未来一片迷惘,经济在短期内出现了暂时性的下滑。

阵痛之后如何再次出发?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痛定思痛,给出了思路清晰的回答:一是正风反腐,二是抓发展,三是稳定人心。

针对腐败案件之后一些企业家信心动摇、投资谨慎的倾向,市委坚决按照省委提出的“四个区分”要求,实事求是地评价滁州发展、滁州干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召开一系列企业家座谈会、深入开发园区调研等方式,明确并反复表示“三个不变”,即:市委、市政府集体决定过的目标任务不变、决策措施不变、规划蓝图不变。回应全市关切,稳定社会预期,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消除外来投资者和企业家的思想顾虑。

反腐反的是贪腐者,对于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反而是一种保护,更是再造干部队伍的一个新机遇。市委从树立导向开始,充分把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提出“三看三不看”“三保护三不保护”,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鼓励担当者、保护担当者,重构干部干事新舞台。同时,让制度矩阵为各级领导干部定规矩。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市委狠抓建章立制、风险防控工作,织密织牢制度的笼子,建立了30多个方面的100余项新制度,从市委书记到乡镇书记,其职务行为都被定了“规矩”,构建了严密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通过导向引领与制度保障,鼓励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营造主动尽责、敢于负责的干事创业环境,市纪委又配套出台了容错纠错免责实施办法,即《关于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敢于担当若干意见》和《滁州市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免责实施办法(试行)》,为改革创新者撑腰,为干事创业者担当,激励广大干部大胆闯大胆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不到两年的时间,市委带领滁州干部群众,坚持正风反腐与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取得了经济健康运行、干部健康成长的新态势。据统计,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五位,增速上升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增速上升4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更是分别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

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的科学论断,在滁州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我们感到非常骄傲,也是向省委、向滁州市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守责任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全市以落实“两个责任”为重点,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成效,营造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实施意见》,制定了滁州市落实“两个责任”考核、落实主体责任述廉述责和接受评议以及约谈“三个办法”。

“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面对腐败案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新一届市委扭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深耕政治生态“责任田”。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以上率下,“严”字当头,抓住“关键少数”,对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两个责任”起到明显的带动、引领作用。

失责必问、问责必严。2014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分别增长40.8%和26.7%,2015年这两个数字双双破千,又分别同比增长39.7%和36.7%。去年,我市对发生严重系统性、行业性腐败窝案、串案的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市公路局以及凤阳县农委等单位追究单位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共追究落实“两个责任”问题11个,处理2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1人。

惩防并举,我市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和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三十条规定、市“二十六条”要求,围绕元旦、春节、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省率先开设“一键举报平台”。2015年,全年共排查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线索324件,处理1063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617人、移送司法机关72人,涉及金额3468.76万元,推动了党风持续向好。

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1月,市委先后组织14个巡察组,分3轮对全市94个乡镇和2个市直单位二级机构进行了巡察,移交问题线索680件,立案查处75人,诫勉谈话18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了乡镇巡察的全覆盖,为县乡党委换届营造良好环境。

我市正风反腐败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安徽乃至全国创造出很多特色鲜明的“滁州模式”:在安徽率先出台的“两个责任”一意见两清单,明确党委(党组)18条主体责任和9项配套制度,详细规定了7种责任追究情形和追究方式,条条真刀真枪,句句掷地有声;我市乡镇巡察“全覆盖”的首创做法得到了中央巡视办和安徽省委的充分肯定;市委出台的《反腐败协调领导工作规范》还将作为安徽省地方标准报审推出。

“制度建设突出了党委的统一领导,强化了党委的主体责任,真正让重法治、守制度、讲规矩、按程序成为全市党员干部从政履职的新常态。”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说。

抓作风、改作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管党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之以恒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处理“四风”和腐败问题,效能监督利剑高悬,锲而不舍、弛而不息地推进作风建设,全市政治生态更加优良,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干部精神状态更加振奋,凝聚起推动滁州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要条件。去年,全市组织系统牵头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将严实要求根植党员干部于心,将严实作风体现党员干部于行。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专题教育;扎实开展“三个专项行动”,查摆和解决懒政怠政问题552个,查结和销号“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326个;强化立规执纪,出台各类制度文件737项。

作为沈浩精神的诞生地,去年我市先后在组织部门、市直机关和乡村开展“弘扬沈浩精神、建设模范部门”、“弘扬沈浩精神、建设四型机关”、“弘扬沈浩精神、争当服务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市、县(市、区)直机关和乡镇、村党员干部为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沈浩精神,积极争做一个有追求的人、有作为的人、有担当的人。

市委要求坚持“严字当头、干在实处、聚焦发展、推动工作”,适应引领新常态,展现新的追求和状态,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径,总结推行“严实工作法”,把更高标准、更实作风、更优服务、更严要求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同时,紧抓效能建设这一发展助推器,聚焦中心强化督查,优化环境提升服务,科学考评激励导向,创新机制服务发展,推动全市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我市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采取党小组(党支部)集中学习、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研讨、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方式深入推进。活动中,全市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视察安徽和小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制定印发了全市学习教育“1+5”实施方案,各地各单位还结合实际积极创新载体方式,增强学习教育效果。

过去的五年,全市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党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队伍、强班子、打基础、聚人才,坚持从严从实,切实履行职责,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工作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去年我市党建工作在全省考核评比中位居全省第三。

我市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双向挂职”,被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肯定。自2014年以来,共选派双向挂职干部53名,其中,县(市、区)上挂26名,市直单位下挂27名;县处级干部18名。为确保挂职干部全身心投入挂职工作,在干部挂职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一律免去现职后,组织对挂职干部进行挂前培训和集体谈话,帮助挂职干部立规矩、明方向、行实权、履实责,并及时出台《滁州市县科级挂职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监管主体、管理的办法和方式、严格纪律要求。

“双向挂职”一方面搭建了年轻干部培养的新平台,使年轻干部在多岗位历练中得到锻炼成长,从而为滁州跨越发展锻炼储备一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岗位轮换激发挂职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并且通过引入“新人”,可以发挥“鲶鱼效应”,带动所挂职单位进而进一步激发全市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

基层治则天下安。我市积极培育党组织带头人,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312”工程,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强村名村挂职锻炼,在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率先组织村干部参加本科学历教育。去年,全市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共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0期2625人次,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培训班13期763人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培训班33期1639人次。制定《全市2015年度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工作要点》,召开全市选派工作推进会,举办培训班,开展“集中走访帮扶月”活动。实施大学生村官“215”工程,公开选拔4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30名大学生村官挂任乡镇长助理。实施“红领行动”,选派1382名党员干部到1037户非公企业、345家社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2015年度,我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全省排名第二。全市建立村党委2个、社区党委43个、村党总支878个、农村产业党支部130多个、重点工作平台党组织5个,建立网上党组织261个。

我市还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规范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加大党费补助力度;同时,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23”工程,用3年时间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完成106个200平方米以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扩建,实现了村、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标;14个省级开发园区和17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全部建成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