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中安在线】滁州:农业物联网让“手机种田”不是梦

中安在线讯 据滁州网报道,5年前,若是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提起用手机可以种田,似乎是在开玩笑,不过,如今手机种田已经成为现实。

2012年底,滁州开始发展农业物联网,通过5年多的建设,市县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应用示范点75个,初步形成“一个市中心、七个县平台、若干示范点”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的整体布局。在滁州,物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已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互联网+”让农业更精准、生产更高效、农民更轻松。

宋远是全椒县辉隆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的一名技术员。2016年毕业于安农大的他,舍弃了在省城就业的机会,只是为了术业有专攻,因为他所选择的产业园并不是传统的种植园,而是利用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生产的示范园。

日前,记者来到示范园里,工作人员大多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上的远程监控系统,查看蔬果生长情况。步入火龙果种植大棚内,一个个红彤彤的火龙果挂在枝头。宋远告诉记者,每天他通过电脑、手机就能实时看到农作物的长势,湿度、温度、二氧化碳等指标一目了然,缺水、缺阳光、温度过高等情况发生时,农业物联网系统会主动“报警”,发送信息到手机上,手机一点就可以及时化解“危机”。“24小时可以远程遥控,躺在床上也可以种田了。”他笑着说,以前,一个大棚需要十几位工人进行生产、管理。如今通过物联网,一个技术人员便可轻松管理10个大棚。

据了解,辉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果园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应用系统,实时监测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墒情。除种植、采摘、日常养护工作外,包括灌溉、控温、施肥等在内的大部分工作,都由智能调控系统和感知系统完成。

辉隆现代农业示范园是滁州市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2012年,滁州市被列入全省物联网试验区,全椒县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县。该县当年底建成了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畜禽饲养、水产养殖、设施种植三大类4个应用示范点,为全省首个。

2013年10月,滁州市开始扩大农业物联网试点范围,主抓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通过5年多的建设,市县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市中心、七个县平台、若干示范点”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的整体布局。

在全市46个省市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科研单位建设了75个应用示范点,集成生产环境实时监测、生产设备远程控制、农产品质量追溯、疫病专家诊断、农业生产预警、农业电子商务、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等功能,主要应用在农作物“四情”监测、农业精细化种植管理、加工车间生产管理、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方面。

在明光市石坝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磊粮家庭农场里,一台标着“智能配肥”四个字的大块头十分显眼。“这是我们独家研发的系统,也是安徽省第一个‘互联网+智能制造’。即将配肥机装上‘大脑’,配肥机可以按照各种指标进行自动配肥,既科学精准又省时省力。”明光市农委土肥站副站长蒋浩永告诉记者。

智能配肥机如何智能?蒋浩永用手机给记者演示了智能配肥:在微信上打开“明光市测土配发施肥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提示选择镇、村、农作物类型,可查询到所需配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的施肥方案,设定目标产量后,可出现一个“施肥建议卡”。通过网络下单后,智能配肥机根据要求进行自动配比,最终一袋袋最科学、精准的肥料就出来了。之所以能智能,得益于12年来土壤监测这项基础工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土壤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所需肥料也不同。2005年明光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到目前为止,采集土样近15000个,化验近135000项次,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基地10个,县乡村三级示范区片方166个,完成各类田间试验近350个。

为了让农业更精准,2016年4月,在安农大的技术支持下,明光建立了1个智能固相配肥站、1个智能液相配肥站,为农企合作企业提供配肥设备,提供标准化数字接口,企业提供原料,现配现用,推广“一袋子肥”和“一桶肥”施肥模式。

“以前要撒四遍肥,现在通过科学配比后,肥料只需要一次撒完,减少人力不说,而且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也为土地‘减负’。”蒋浩永说,农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过去的经验农业改变为精准农业。从建设至今,智能配肥机已配肥1830吨,节约化肥投入475.5吨,节约成本18.3万元。

精准农业将传统农业变成了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而物联网为精准农业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记者在滁州市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上看见,市域内已纳入物联网的任何一家企业情况通过电脑进行实时监控,鼠标一点,可通过传感技术了解园区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的环境监测,也可以通过平台控制实现灌溉等智能化,通过智慧农业与信息化管理平台便可实现远程监控与作业。

滁州市农委市场信息科科长孙丽媛向记者介绍说,农业物联网实现数据化、在线化、可视化,进行远程管理和自动控制,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员投入。通过实时现场数据和视频展示,及时掌握农业生产情况,提供统计分析和灾害预警,减轻农作物损失,同时方便专家诊断,及时帮助农户、合作社和企业解决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精细化种植,降低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为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物联网整合社会资源服务“三农”,创新产业模式,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极大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全椒县项目为例,服务平台已采集记录数据信息22种,指导生产者开展农业生产1500余次,最终实现农业生产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效益提升和投入品减少、人工减少、成本下降的“三增三减”目标,18个示范点种植产量平均增加12%,畜牧水产品平均产量增加9%,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0%,综合效益提升25%。

滁州是农业大市,也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省六分之一,商品粮总量占全省四分之一,被誉为“安徽粮仓”。如何将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滁州人一直在探索。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滁州农业发展的一种尝试和创新,也是用科技“武装”现代农业,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提高耕作效率,打造精准农业。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未来如何发展,今年滁州市制定了发展蓝图:将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推进种植业全产业链延伸和升级,2017年全市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0个,到2020年全市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将超过100个。

中安在线原文网址: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7/08/30/007700809.shtml

责任编辑:张友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