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百姓热点 > 正文

滁州:弘扬传统文化,共度七夕佳节

借力“浪漫经济”促销,重温传统民俗,传统七夕节受到滁州人青睐

弘扬传统文化,共度七夕佳节

居民在南谯区2018“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现场为亲朋写一封信。 记者卢志永 摄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最具浪漫气息的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双星节”等,早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延传了上千年。

从“乞巧望月”等传统民俗的回归,到“浪漫经济”的升温;从“云中谁寄锦书来”的鸿雁传情,到支付宝、微信的“红包示爱”……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纪念七夕节的载体不断发生着变化,纪念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但在这一节日的身上,无不寄托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爱之名,“浪漫经济”升温

七夕情人节,单身的人们纷纷感叹着“略过、跳过、一笑而过”,对情侣、夫妻来说,那可是个甜蜜的大日子,发红包、送礼物、吃大餐,甜蜜幸福分分钟都可以虐哭“单身狗”。与此同时,节日所带动的“浪漫经济”更是在这一天升温。

这几日,记者走访滁城一些商超、花店发现,众多商家推出了“约惠七夕”“为爱放价”等促销活动,一些饭店推出了“甜蜜套餐”吸引顾客,一些花店打出了“情人节鲜花火热预定中”的标语,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花束、礼盒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平日里5元一支的玫瑰价格也卖到了10元……各式活动纷纷“以爱的名义”上演,“浪漫经济”全面升温。

多样过节,重温传统民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记者了解到,起源于汉代的七夕佳节,又被称为“乞巧节”,节日夜晚,女子都要穿针引线展示才艺,摆下瓜果贡品,乞求自己能像天上的仙女一样心灵手巧,做一手好的针线活儿。如今,这一被誉为最具浪漫色彩的古老节日,不仅没有落伍,反而展现了浓郁的古风古韵。

8月15日晚,在南谯区乌衣镇乌衣社区,一场以“爱满亭城,文明同行”为主题的七夕活动精彩上演。黄梅戏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演绎爱情、婚姻的浪漫,诗词朗诵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乞巧”民俗展示更是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赢得人们啧啧称赞。

无独有偶,8月15日下午,在滁城发能国际城小区,一场“爱在七夕,金婚相伴”主题活动带领人们走近金婚老人,聆听他们的不老爱情。8月15日,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了“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主题活动,向人们传递新时代人们的婚姻观、家庭观。8月16日,滁州日报社举办道德讲堂暨七夕主题活动,诗歌朗诵演绎着爱情的浪漫……

传统永恒,永葆节日活力

无论是火热的“浪漫经济”,还是传统民俗的回归,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时代发展,七夕节的一些内涵和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度过这一节日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变化。

如何更好地发掘传统七夕节的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对此,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晓曦老师表示,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种浪漫不仅包括对爱情的坚贞、对婚姻的忠诚,更体现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七夕节不能仅有“商业味”,而要多一些对传统节日本质内涵的探索,让传统七夕多点“文化味”。这其中,以传统的方式度过传统的节日,无疑是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弘扬和传承,也唯有如此,传统节日也才能永葆其旺盛的生命力。 (实习生程静文 记者卢晓东)

责任编辑:陈姝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