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南谯高青旺入选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

1

(《安徽日报》2019年5月6日11版)

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事迹

C01王光晋男,汉族,1987年12月生,中共党员,界首市光武镇徐寺村人,安徽万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14年前,他受人之恩,圆了即将破碎的大学梦;创业成功后,他返乡报恩,捐款捐物40余万元用于家乡旧路改造、捐助学子、慰问孤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爱的传承与延续。

14年前,王光晋参加高考,拿到了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但当时他家经济条件很差,上大学几乎无望。就在王光晋决定弃学打工的时候,同村的残疾人士王辉毫不犹豫地拿出3000元,送到王光晋家,使得他顺利入学。毕业后,王光晋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从2012年开始,王光晋多次捐资用于家乡旧路改造、捐助学子、慰问孤老等,对于帮助过自己的王辉,王光晋更是不遗余力地解决他生活中的困难。2016年,王光晋回到家乡创办万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解决了周边村镇100余人的就业问题,其中36位是贫困群众。他几乎是将温饱和日常消费之外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家乡建设、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善行义举之中。王光晋还牵头组建了当地的志愿服务组织——常青树志愿服务队。

王光晋获评“中国好人”、安徽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安徽省杰出贡献企业家、阜阳市道德模范、阜阳市十大杰出农民、阜阳市返乡创业扶贫标兵等。

C02王守文男,汉族,1980年1月生,中共党员,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中心小学体育教师。

为了圆家乡孩子的冠军梦,王守文回到家乡小学担任体育教师,成立全省首个“小小举重队”,十年来,他用诚信之德,托起了“举重之乡”孩子们的冠军梦。

2009年2月,作为一名从乡村走出来的省级举重冠军,为了家乡孩子的冠军梦,他放弃省城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体育教师,发起成立了全省首个“小小举重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举重队买不起培训器材,他就自己掏钱买来钢材,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为了不影响队员的学业,他将所有的训练都安排在课余时间、假期,每次训练完都将小队员安全护送到家。为了让队员们有充足的营养,他坚持从微薄的工资中定期为他们购买营养品。十年来他为“小小举重队”奉献了5000多个小时的业余时间,他创建的“小小举重队”所输送和带队参赛的小运动员,共摘得省赛20金11银10铜,全国赛1金2银的佳绩。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王守文获得安徽省第八届运动会(59kg级)男子举重冠军、安徽省农民体育先进个人、铜陵市师德标兵、铜陵市少先大队优秀辅导员、“铜陵好人”等荣誉称号。

C03方继凡男,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继凡是一名企业家,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位退役军人。他始终心怀感恩,致力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他不断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先后成立茶叶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等,茶农人均年收入超过2.4万元以上,其中核心区茶农人均纯年收入超过25万元,惠及周边基地茶农近万户。

1986年方继凡从部队退役,四年的军营历练,造就了他锐意进取、百折不饶的品质。方继凡相继办过饲料加工厂、养鸡场、农业技术服务部等,均以失败告终,并带来不少债务。屡败屡战的方继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爬起来重新战斗,生意终于渐有起色。到2000年,他终于连本带利还清了债务,事业蒸蒸日上。2005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方继凡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大家希望他能给全村带来改变。“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他为此持续努力着。他时刻惦记着贫困户,除自己每年都拿出10-20万元用于村公益事业、帮扶贫困群众外,还动员党员干部帮扶因病因灾致贫群众。猴坑村自2011年起设立党员互助基金,累计帮扶780余户,发放帮扶资金5万余元。

方继凡获评全国科普带头人、中国十大农村带头人物、中国茶行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第十届全国创业之星、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优秀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C04 李文传、李学成、李杰

李文传,男,汉族,1933年8月出生,2004年去世,中共党员;李学成,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李杰,男,汉族,1991年12月出生,共青团员;三人为淮南市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三代守墓人。

李文传、李学成、李杰祖孙三人信守部队首长临行前的嘱托,71年薪火相传忠诚守护烈士墓。

1948年10月,为解放凤台县城而牺牲的十多名烈士被安葬在板张集西的一片荒滩里。部队首长临行前嘱托李文传照顾好这些他乡的英魂。多年来,李文传牢记嘱托,义务在墓地添土植树,精心守护,让烈士安然长眠于此,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儿子李学成从1977年跟着父亲护墓,他牢记父亲的临终重托,把守护好陵园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为了让陵园整洁,李学成白天清理卫生,晚上就睡在陵园里,剪枝、修叶、除尘、擦拭,只为一家人的红色信仰和父亲的嘱托。每年春节、清明节,李学成像祭拜祖先一样祭拜烈士,义务向扫墓的同志宣传烈士事迹,弘扬红色精神。2014年春节,他在护园过程摔到后脑勺,通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护园的决心。李杰心疼父亲,只要有时间,就会帮父亲一起看守烈士陵园。

李文传、李学成、李杰祖孙三人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

C05李华松男,汉族,1948年生,濉溪县韩村镇淮海村村民。

作为淮海战役小李家总前委旧址四合院的第三代传人,李华松从20多岁起就接过了守护旧址的重任。这一守,就是半个世纪。

2007年,小李家总前委旧址由于年久失修、屋面漏水、土墙断裂坍塌,李华松多次向镇、村反映情况,并争取到市、县相关部门下发的维修经费。修复周期整整224天,他每天吃住在工地,全程看护管理。小李家成为安徽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后,李华松一家依依不舍地从四合院搬了出来。人搬走了,心却留在旧址。每天一早,他会骑着自行车赶到离家1公里的老宅子,巡视一遍后,把门窗、玻璃、陈设物件擦一遍,把院内外清扫一遍,每天足足工作两个小时以上。作为四合院的守护人,李华松对院内的一草一木、每一件物品都倾注着真挚的情感。

小李家曾接待过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和参观学习的师生及游客,由于没有配备专业讲解员,文化程度不高的李华松就认真学习党史资料,自己撰写讲稿。讲稿里的内容,既有淮海战役的知识,更有小李家旧址的内容。更多的时候,李华松则是结合自家经历来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让游客们久久沉醉其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李华松获评“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C06杨春秋女,汉族,1964年3月生,涡阳县春秋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春秋从事商贸运营20多年,销售产品几百万件,无一假货。她三次拒绝暴利“诱惑”守住信用底线,五次拍卖房屋提前还贷,捐资100多万元回报社会。

1997年,杨春秋下岗后开了一家烟酒店,坚持诚信经营,所售货物全部打上“货真价实、假一罚十”承诺标识。曾三次拒绝从高仿烟酒小贩低价进货谋取暴利的“好事”。2003年,春秋商贸公司成立伊始就立下铁律:所有贷款必须提前一个月还。2015年,公司资金短缺,她果断五次低价拍卖自家房子偿还贷款。涡阳农商银行对春秋商贸公司给予好评,把其贷款额度从900万元调至1500万元。一路走来,杨春秋感触颇深:“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凭良心,卖的不是商品,而是人品,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是给生命最好的礼物。”她坚持打造爱心品牌,回馈社会,累计捐资100多万元;累计资助96个困难家庭儿童完成学业,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春秋妈妈”。

杨春秋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亳州市道德模范、“亳州市十大巾帼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C07谷常新男,汉族,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当涂县李白墓园管理所办公室主任。

1200多年前,谷氏先祖与李白交好,离世之前交代子孙,世代看护李白之墓。谷家人代代接力,践行诺言。1985年,谷常新成为第49代守墓人。34年来,他恪守先人遗愿,精心守护着李白墓园,并主动担当义务导游讲解员。

1985年初,李白墓园首次进行扩建时,谷常新放弃了拿1000元/亩土地征用补偿费当“万元户”的机会,进入墓园工作,接过叔叔守护李白墓的重担,便成为谷氏家族守护李白墓的第49代传承人。34年来,谷常新一直居住在李白墓园的工作房里,每天做好墓地及周围的保洁、管理工作。墓园扩建初期,投入资金少,景区景点一无所有,为节省资金,谷常新跟随叔叔以及墓园其他工作人员,乘坐手扶拖拉机,带上干粮,走进周边山区,寻找绿化树木、古桩紫藤、青山点坡石。为做好李白文化的宣传,谷常新先后与各地的李白专家们联系,向他们求学,了解李白一生的传奇故事,并参加省市旅游讲解员培训,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每届中国李白诗歌节举办期间,谷常新认真做好讲解及祭拜诗仙活动的工作,向中外佳宾宣传李白文化、讲解景区内容,同时也和中外佳宾一起互动祭拜诗魂,吟诗唱颂。截至目前,他已累计为中外佳宾、大专院校学生、中小学生讲解近万次,接待游人近百万人次。

谷常新获评马鞍山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C08查正严男,汉族,1975年2月生,中共党员,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08年,查正严高票当选月山镇复兴村主任。11年过去了,他带领复兴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用11年的坚守兑现“为复兴做点事”的承诺。

1998年,勤劳肯干的查正严便拥有了年入百万的石子厂。富起来的查正严牢记父母教诲:“能帮人时帮一把”,为困难乡亲筹资捐款100余次近20万元。2003年,查正严承包镇办林场,在5000亩荒山掀起一场“绿色革命”,留用安置了原镇办林场的20多名工人,季节性招收100余名困难村民进场打工。2008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关闭了一手创立的石子厂,接受组织建议并于当年6月高票当选村主任,挑起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重担。他上任后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投资翻耕荒山,开沟、打垄、修路,做好基础设施,提供树苗,让农户以劳动力入股获取收益。11年来,他和村“两委”一帮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改水改厕、关爱困难群众,复兴村“脱胎换骨”,由原来的贫困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查正严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色小康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庆市先进工作者、安庆市“青年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C09胡兆伦男,汉族,1934年10月生,中共党员,蚌埠市怀远县陈集镇永佛村村民。

1948年底至今,胡兆伦志愿守护淮海战役蚌西北阻击战中牺牲的34位无名烈士的陵墓。

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蚌西北阻击战在怀远地区打响。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就近安葬在陈集镇的几个村子里,胡兆伦参与了当时的安葬工作。胡兆伦所在的永佛村胡刘庄西边安葬了34名烈士,怕烈士墓被破坏,胡兆伦在心里默默许下誓言:要守护这些烈士的英灵。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守望这些烈士坟冢,义无反顾地坚守着自己的承诺,这一守就是71年。2012年,胡兆伦老人的事迹引起陈集镇政府高度重视,陈集镇安排人员对全镇的烈士墓进行详细排查,查清了散葬在陈集镇6个村83位无名烈士的烈士墓。2013年6月,陈集镇政府对83座无名烈士墓进行抢救性迁移,将烈士遗骨安葬在新建的胡刘烈士园(又称淮海战役蚌西北阻击战烈士陵园),胡兆伦又义不容辞地做了陵园的守墓人和解说人。他教育子孙,在他死后继承他的做法,继续守护着烈士的英灵。在老人的精神感召下,永佛村村民把烈士陵园当成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悉心呵护。

胡兆伦获评“中国好人”、蚌埠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C10姚先红男,汉族,1987年4月生,中共党员,东至县大渡口镇杨桥村支部委员。

大学毕业的姚先红怀揣梦想独自在外闯荡,就在创业小有成就时,他却卖掉工厂返乡,干起父亲的老本行——养白鹅。2013年,姚先红考上大学生村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带动700多农户发展养殖业,2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顶着多方压力回乡养鹅的姚先红,没有想到遇上了禽流感爆发,活禽市场相继关闭。养殖户手中的大鹅没有经销商愿意收购,急得纷纷找上姚先红。姚先红信守承诺,拿出家中积蓄30万,贷款24万,毅然将所有白鹅按保底价收购,帮乡亲们渡过难关。禽流感事件后,乡亲们更放心的跟着他养白鹅。几年下来,姚先红直接带动700多农户发展养殖业,年增收达3000多万元。2017年,他成立东至县首家扶贫驿站,举办两期就业扶贫培训班,58名参训者中,25名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他还建立村级网络销售平台,将村里农特产品通过网络向外销售,带动农户致富。“一个人富不是真的富,带领乡亲一起致富,才是真正的富。”姚先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返乡创业的初衷。

姚先红获评“安徽好人”、“池州好人”、最美池州人、池州市第三届创业先锋等荣誉称号。

C11宣恒男,汉族,1985年12月生,中共党员,宁国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副大队长。

宣恒担任“打拐寻亲安徽联络员”5年来,秉承信念、践行承诺,让30多个失散家庭圆了团聚梦。

“行,我尽力试试。”五年前,面对担任“打拐寻亲安徽联络员”的邀请,宣恒郑重点头。这一句“行”,既是他对职责的承诺,也是他对无数个破碎家庭的承诺。“我既然担任了联络员,就是对寻人求助的家庭许下了承诺,完成这些诺言是我不可推卸的任务。”宣恒说。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积极热心投身于打拐、寻亲等公益事业中,协助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志愿者(宝贝回家寻子网)开展寻人线索的落地研判工作。1800多个日夜里,他努力为400多位亲人寻人求助提供了有价值线索,也助力圆了60多个家庭悲欢离合的团圆梦。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特地发来感谢信,感谢他为打拐寻人这一伟大公益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018年7月,中央电视台、启东警务平台为其联合授牌“宣恒工作室”。宣恒用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通过情报平台下发各类情报线索单1500余条,直接指导基层派出所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724人,先后参与侦办了“3·14”故意杀人案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其总结提炼的“视频+”情报研判八战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宣恒获评“安徽好人”、全省杰出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C12高青旺高红高青旺男,汉族,1951年10月生,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皇甫山林场退休职工。高红,女,汉族,1977年12月生,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皇甫山林场护林员。二人系父女关系。

父女接力护林,一家四代坚守承诺、不畏艰难,60个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护林,让荒山变身林海。

1957年,6岁的高青旺随着爷爷、奶奶、父母从肥东县举家搬迁到皇甫山,加入到植树造林的大军,16岁时,高青旺正式成为一名造林工。60多年来,许多林场人嫌种树太苦太累,陆续离开了林场。但高青旺牢记爷爷当年“要对得起当初的誓言,再难都要把所有山头种满绿树”的承诺,一直坚守在山里植树造林。1985年,高青旺在间伐树木时,为救工友,被大树砸伤,落下残疾,转岗成为一名瞭望员,守护60000亩林场,一守就是18年。高青旺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播绿护林的接力棒,又将它传至自己的后代。1998年,高红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林场唯一的女护林员。20年来,她和爱人一起坚守在林场。高红说:“看着这里绿起来的林子,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儿子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我也想让他回林场工作,现在都是机械化了,他一定有用武之地。”

高青旺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心动安徽·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C13高述红女,汉族,1961年6月生,中共党员,芜湖耿福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高述红诚信经营,精心维护百年老字号“耿福兴”品牌,努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地方风味小吃风靡全国,被誉为当代“女徽商”中的一面旗帜。

2001年,高述红出资拯救了濒临倒闭芜湖本土的老字号“耿福兴”,使一个省级“非遗”得以起死回生。多年来,她始终坚守“信义为本”,企业一直保持着“零投诉”记录,为芜湖名小吃的传播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耿福兴小吃“三大件”(蟹黄汤包、酥烧饼、虾籽面)作为芜湖餐饮业唯一品牌被列入安徽省非遗名录。央视“走遍中国”“一城一味”等多部电视专题片走进店堂实地拍摄,播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反响,诚实守信换来了酒店的勃勃生机。她热心公益事业,倾情回报社会,让许多下岗职工在耿福兴稳定再就业,连续16年为困难职工及家庭免费提供爱心年饭,以个人和耿福兴的名义参加114次捐助,捐助资金130余万元,并成立耿福兴“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积极投入到社会爱心活动中。

高述红获评“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餐饮业优秀企业家、中华老字号优秀传承人、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C14唐永飞男,汉族,1978年4月生,肥西东羽羽绒有限公司董事长。

22岁,身无分文的他扛下父亲欠下的100多万元债务;35岁,正处事业上升期的他宁愿自己亏损,也不让客户承担损失。

2009年,唐永飞的父亲因病去世,留给唐永飞的,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羽绒厂和120多万元的欠条。“做人要诚信,欠人的,一定要还。”唐永飞义无反顾回乡创业,历经艰辛创办了肥西东羽羽绒有限公司,自创业以来,唐永飞始终坚持“诚信经营、质量为先”的经营理念。2013年禽流感期间,他可以选择以不可抗力终止合同,但唐永飞选择了诚信,带领工人加班加点,按时按量完成订单,以个人亏损1700万元的代价给客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能拥有今天这番事业,都是父老乡亲帮忙的结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唐永飞始终不忘回报家乡,回馈社会。10多年来,唐永飞共投入近30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先后录用下岗工人15人、失地农民45人、残疾人6人、贫困户45户,救助贫困学生20余人。

唐永飞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第四届合肥市道德模范、合肥市十大诚信标兵、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