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本网独家 > 正文

倾毕生之力捍卫母语尊严

——记滁州学院退休教师高星斗

滁州网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子计算机刚问世,有谬论散布:“汉语是低级形态的语种,中国落后是他们的语言造成的,废汉语兴西语。”面对西方的“文化灭亡”言论的蓄意攻击,为捍卫中华民族及其语言的尊严,当时我市一对年轻的夫妇,以他们的研究成果,打响了民族语言的保卫战。他们的论文先后五次在《光明日报》连载,他们研究的课题《中华母语及其教育科学化》由于极度超前性和为全民族智力素质提升终极价值,得到了我国自然和社会科学泰斗钱学森和陈原亲笔信支持与称赞,被誉为中华母语科学化“开先河”的研究者……他就是滁州学院退休教师高星斗。

出生贫苦自学成才

高星斗出生于1936年,祖籍安徽太和县。解放前,在上海一家玻璃制品厂做童工。1949年,高星斗随堂哥一起参军。当时,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年仅14岁的高星斗,在部队卫生所做看护工作。他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役,并在战役中抢救伤员表现突出立了三等功。

“舟山群岛”解放后,高星斗所在部队担任守岛任务,由于表现突出,刚满18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开始恶补文化课。1956年,刚满20岁的高星斗从部队复员,他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坚持自学。同年参加了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并以语文、政治的高分被淮南师范学校录取。在校学习期间,高星斗以优异的成绩以及出色的表现被保送至合肥师范学院进修,自此,开启了系统地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之路。

研究成果获钱学森肯定

1958年,学生时代的高星斗结识了他的同学许文秀。两人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并最终结为夫妻。谈及妻子许文秀,高星斗老人强调:“她在中华母语学术研究方面贡献很大!”

1979年,高星斗夫妇仰慕皖东改革先声美誉,他们决定来滁任教。许文秀被分配到滁州一中,高星斗被分配到滁州师专。在教学之余,高星斗与妻子全身心地投入母语教育科学化的研究中。他们历时三年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夜以继日写出了50多万字的《母语教育学》初稿。他们的《母语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中华母语及其教育科学化的研究》《母语教育及其科学化》等5篇论文在《光明日报》上连载。其中,前两篇被国家级文献刊物《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刊文摘也作了收录。《光明日报》编辑部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与高度评价:“你们以坚强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创造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是十分值得钦佩的,无保留的支持你们……但愿一切有志之士知识分子都像你们这样百折不挠,使国家强盛、民族立于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研究的超前性和为全民族智力素质提升终极价值,科学泰斗钱学森、陈原先后亲笔信给与支持与鼓励。钱学森对高星斗寄予厚望并郑重嘱托“高星斗同志:希望你和杨春鼎同志诸位语言文字专家们能促使智能机的出现。”

心系家国不忘初心

几十年的潜心研究,经历了数不尽的苦难。随着妻子许文秀的离世,垂暮之年的高星斗依然没有停止中华母语学术事业的探求,他出版的《致当代及后世中华儿女书》一书,揭示了母语教育于人类及社会的意义。高星斗坦言:“该书的顺利出版一是为完成妻子生前的遗愿,告慰已逝亲人的在天之灵;二是,母语为中华民族之根,它已融入华夏人血脉,我们有责任与使命前赴后继并将其世代传承下去。”

除了研究中华母语之外,高星斗老人也一直关注着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市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三,文明创建考核连续排名全省第一,非常振奋。不久前,在考察地方文化时,老人提出“礼敬中华母语,感恩中华母语新文化”的新思路,认为滁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弘扬已有的名人文化,还要打造全新的皖东文化新高地,为融入长三角当好“桥头堡”作出新贡献,得到了市委书记张祥安的批示关注。

今年疫情期间,高星斗还向抗疫一线人员捐助了一个月工资——10147元,朴素的言行照见了一颗灼灼初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心系党和国家的高尚情怀和思想境界。

责任编辑:王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