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日报】滁州:“养大蟹” 更要做“大产业”

QQ截图20201119093717

《安徽日报》(2020年11月19日 09版

 

“过了国庆价格一度跌得厉害,但是近期又在稳步上涨”

 

      全省河蟹产量预计与常年持平,市场价格呈“两头翘”态势

深秋,菊花盛放,到了食蟹的最佳时节。 

11月14日,恰逢周末,位于合肥市南二环的一家大闸蟹专营店,不时有顾客进来挑选购买。店面负责人李玥彤告诉记者,因为今年前期受天气影响,螃蟹生长慢于常年,最近才进入赏味最佳期,“周末订货量多,礼盒装有几十份,价格从几百元一份到近2000元不等”。 

前不久,第四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在合肥举办,云集了全国各地的优质螃蟹,也吸引了大批顾客购买。在滁州展区,记者看到4两公蟹和3两母蟹售价在35元一只,而半斤左右的公蟹和4两的母蟹,价格则要60元。知名螃蟹价格更高一些。在渔博会的“中华好蟹”展区,记者看到来自江苏的“好润红”,这是当地著名品牌,礼盒包装的精选螃蟹价格卖到1800元。 

记者了解到,像往年一样,今年国庆中秋期间螃蟹上市价格高,但销售并不理想。“过了国庆价格一度跌得厉害,但是近期又在稳步上涨。”蚌埠清水源生态养殖公司负责人朱彩胜告诉记者,以3两半公、2两半母蟹为例,中秋国庆时大概70元一斤,中间一度跌到40元左右,最近又涨到了65元一斤。 

价格呈“两头翘”的变动趋势,与今年螃蟹养殖特点有关。据省农科院水产所所长江河介绍,受疫情以及超长梅雨期带来的低温和洪灾等影响,今年螃蟹养殖饱受考验。特别是夏季水温低导致生育期延后。中秋和国庆两节消费旺季,河蟹尚未完全成熟,品质不理想影响市场表现,价格卖不上去。 

“去年价格就一路走低,很多养殖户暂养等待后市,结果大规格的蟹到了11月也只卖到30多元一斤,亏损严重。所以今年价格下跌,很多养殖户便低价处理,导致现在市场上螃蟹供应量少。加上最近螃蟹到了食用最佳期,消费者重复消费增多,价格就水涨船高。”当涂县水产局局长陶顺宝告诉记者,当涂螃蟹国庆前后塘口均价在70元到80元一斤。节后便一路下跌,至重阳节前后跌到40元左右,目前恢复到60元上下。 

近年来,我省河蟹池塘养殖面积维持在80万亩到90万亩。湖泊等大水面养蟹一度达到300万亩,但受大水面退养影响,面积产量都逐渐缩小。“今年养殖面积、产量与常年基本持平,产量在10万吨左右,产值约60亿元,居全国前三位。”江河介绍。

“安徽河蟹在评比中多次获殊荣,享誉国内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然禀赋优越和养殖技术加持,孕育出质量上乘的好蟹 

我省沿江沿淮湖泊众多,水质清澈,底质粉沙坚硬,是大闸蟹的最佳生长地区。而较高的养殖技术,则是安徽河蟹产业快速发展的保障。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蒋军介绍,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总结、推广池塘和大水面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有效保障了河蟹品质。“早在‘十五’期间,当涂县就通过实施河蟹‘生物修复技术’,显著提升河蟹的规格和品质。”蒋军透露,在此基础上当涂还总结出以“种草、投螺、混养、稀放、控水”为核心的生态养殖技术,被总结为“当涂模式”。

湖泊生态健康养殖,我省同样开全国风气之先。早在2002年开始,我省就开始探索大水面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方法,总结出“大湖面、原生态、稀放养、巧育肥、保品质”的模式。蒋军告诉记者,因其首先发祥于长江之滨的宿松县泊湖境内,被誉为“泊湖模式”。 

自然禀赋优越,养殖技术加持,安徽河蟹自然品质优良。在蒋军看来,安徽河蟹兼具形态和品质两方面优势,“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肥满、鲜美、香郁、味甘。11月13日,记者在市场上购买了几只石臼湖螃蟹。蒸熟后品尝,卵黄盖顶,肉脂丰盈,肉味鲜美,确实是大闸蟹中的上品。“安徽河蟹在评比中多次获殊荣,享誉国内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蒋军自豪地说。 

目前,全省水产类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以河蟹为主导产品的有18家。女山湖、皖江系列、沱河、南漪湖、小老海等品牌大闸蟹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当涂螃蟹、女山湖螃蟹、沱河螃蟹、黄陂湖螃蟹、黄湖螃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涂县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河蟹生态养殖第一县”称号。 

蒋军表示,我省资源禀赋、养殖技术、螃蟹品质与江苏差距并不大,但现在江苏河蟹产业年产值已近300亿元,远超我省。据养殖企业反映,安徽不少优质蟹被江苏等地收购,变身“名牌蟹”,价格翻倍,而安徽养殖企业只能赚个零头。“从养大蟹、好蟹的角度看,我省稳居全国前列,但品牌培养、市场运作上有欠缺,下一步要考虑如何把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养殖效益”。

采访中,业内人士均表示,随着消费水平提高,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安徽河蟹产业前景广阔。“我省水产品消费一直以四大家鱼为主,渔业养殖也以解决普通水产品消费需求为核心。现在‘吃鱼难’已解决,市场对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口感好、品种更为多样化的特种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传统池塘养鱼转型优质河蟹养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蒋军表示。

“这些养殖的‘微操’技术,是我省很多企业的短板”

重点在打响品牌、优化养殖技术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做文章

推动河蟹产业做大做强,专家表示需要重点在打响品牌、优化养殖技术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做文章。 

“爱吃螃蟹的,几乎没有不知道阳澄湖大闸蟹的,但知道‘姑溪河’螃蟹的却不多。事实上,当涂‘姑溪河’大闸蟹曾是皇室贡品,与阳澄湖蟹、白洋淀蟹并称‘中华三只蟹’。”蒋军介绍。品牌建设不给力,我们的这个“蟹”,就落到了别人后面,“爬”不进高端市场。 

渔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经销商、养殖大户和专家都认为安徽螃蟹品质一流,但品牌不响。“名蟹多,但品牌小、弱、杂,未能形成真正的品牌优势。”蒋军表示,因为品牌优势强大,像阳澄湖、蟹都汇、好润红、苏蟹这些蟹就可以在市场上“横行”,价格高还销得好。 

如何做强品牌?江河表示,这需要各地政府与企业携手对优势产区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品牌。一方面加大投入持续宣传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申请地标产品、注册商标授权使用等手段,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还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响企业品牌,让企业品牌与区域公用品牌良性互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当涂县已统一注册了“姑溪河”区域品牌,无偿供全县养蟹户使用。养殖企业则打出更多企业品牌。目前,全县已涌现出“姑溪河”系列下的“花津湖”“大陇口”“霍大文鲜生”“苦菜圩”“水盎然”“蟹阳湖”等十大河蟹品牌。“全县九成河蟹实现了品牌化销售,纯收入提高三成以上。”陶顺宝介绍。 

品质是品牌的支撑。蒋军表示现在的河蟹养殖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门槛非常高,已可以通过调整技术方案,控制河蟹的群体、大小、口感,以及上市时间,“这些养殖的‘微操’技术,是我省很多企业的短板”。 

比如,因为缺乏均衡上市配套技术,我省河蟹上市过度集中,河蟹企业在暂养育肥技术方面重视不够,技术研发投入不够,使河蟹品质难以保障。“要加快解决构建速生、抗病、晚熟大规格良种繁育技术、河蟹育肥技术、工厂化暂养技术,解决早上市和延迟上市问题。研制和推广环保、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全面替代冰鲜鱼,稳定和提高养殖品质。”蒋军说。 

做大做强河蟹产业,还需要在产业链条的“一头一尾”下功夫。 

繁育是产业的前端。我省虽然是河蟹大省,但长期以来没有有效构建起河蟹良种繁育体系,没有自主培育的河蟹新品种和新品系,苗种质量堪忧,是我省与江苏最大的差距所在。蒋军建议要加强与沿海繁殖厂家的密切合作,在良种选育、培育方面形成产业链条。“江苏对新品种的引进和繁育都有很大的补贴,所以新品种推广做的特别好,推动了产量和品质的整体提升,值得我省借鉴。”江河透露。 

在“尾部”发力,则是顺应消费新趋势,提升附加值的需要。当前便捷化餐饮趋势明显,电商物流蓬勃发展,衍生了很多河蟹精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需求。“现在全省河蟹加工规模企业寥寥无几,要鼓励大企业主动布局,提高深加工能力,广泛开发蟹粉、蟹肉、蟹黄、蟹膏以及蟹制品。”蒋军说。

 

 

 

 

 

 

 


责任编辑:汤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