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人民网】安徽:一个贫困村的美丽嬗变

1609204699(1)

定远县高埂村,地处安徽江淮分水岭脊背,曾经一穷二白。2014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为19%。

6年时间,变化在高埂村悄然发生。截至2020年11月,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368人,全部实现脱贫。

高埂的嬗变之路,离不开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的对口帮扶。该厅先后选派了两批共5名机关干部到村驻点开展帮扶工作。

如今的高埂,已由经济落后贫困村变为滁州市脱贫攻坚“十佳贫困村”,由偏远后进村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俯瞰定远县高埂村。张俊 摄

修路——

路通业兴村民喜

现在,高埂村村民戴玉坤再也不用纠结出门穿什么鞋了。过去,家门口的桃园路是一条砂石路,又窄又烂,坑坑洼洼,而且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下雨天只有穿大胶鞋才能出门。”戴玉坤告诉记者。现在,这里变成了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哪怕是雨天,都可以穿着皮鞋放心出行。

以前的高埂村,全村只有一条硬化路。现如今,交通路网纵横交错,村村相通、户户相连。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发挥行业优势,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高埂村予以重点倾斜、精准施策。2016年以来,高埂村建设建成环形路、产业路、乡村旅游路等各类道路42公里,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路修好了,现代农业企业纷至沓来,各类农副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周边城市。

“现在机耕路、产业路路路畅通,园区道路四通八达,企业发展更便利,我们发展产业更有信心。”该村九梓天香田园综合体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基地已流转土地5000多亩,年产瓜果、蔬菜50多万公斤,可吸纳50多名贫困群众常年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扶智——

“输血”更“造血”

扶贫要扶智,开展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6年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开展智力扶贫,对该村贫困户子女实行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的全覆盖帮扶,补助金额共计35.7万元。

2015年,没考上高中的李雅梅一直在村里务农。家里生活贫困,母亲和哥哥眼睛有残疾,主要靠父亲李代山支撑。“我们家没什么门路,孩子这么小,又不能出去打工。”女儿的未来成了李代山的一块心病。

事情在2016年春节后有了转机。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干部帮李雅梅联系到省城的华夏旅游学校就读。

“多亏交通运输厅帮扶干部们的帮助,孩子才能继续有学上。3年还给减免了9000块的学费。”李代山告诉记者,经过学习锻炼,女儿掌握了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现在在上海工作。

扶贫亦要扶志,为帮助李代山家实现脱贫,帮扶干部经常到其家中与李代山谈心,帮助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帮扶责任人还帮助李代山家建了养鸡大棚、搞起了稻虾共养。如今,脱贫后尝到甜头的李代山干劲十足,对以后的生活充满憧憬。

改变——

美丽乡村颜值高

今年8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名单,高埂村入选。

高埂村凭什么?

记者在村里看到,一条条村道整洁平坦,二层小楼排排林立,房前屋后的院子里,家家户户种上了花草……一幅幅宜居乡村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高埂村的新貌,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据介绍,近年来,定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村容村貌、兴业富民、民生法治等方面入手,努力留住乡土味道、展示新村风貌。

驻村扶贫期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宜居。推动居民安置点和村级道路周边绿化、亮化工作,特别是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使得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在文旅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驻村扶贫工作队推动建设高埂老民居、为民服务中心、图书室、卫生室、幼儿园、望湖亭等。现在,乡村大舞台、游客接待中心、廉政文化园、农耕文化展示馆、垂钓中心等项目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从“吃饱”到“吃好”,从“土坯房”到“新农村”,从“土路”到“硬化路”,脱贫攻坚以来,高梗村贫困群众挣脱了被贫穷围困的日子,土地上“长”出了新产业,乡村面貌发生了大改变,迎来了新生机。 

责任编辑:龙晓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