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滁 > 正文

安徽“第三城”:要震撼,不留遗憾

放眼长三角,有这样一座城市,改革的禀赋格外鲜明,开放的胸襟与时俱进。

她,历经多年发展,已坐稳安徽省“第三把交椅”。2020年,GDP增速更是安徽省第一。

她,过去偏居一隅,路难行、道不畅,如今“左右逢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53公里,位居安徽第一。

她,过去以醉翁亭、小岗村闻名天下,如今更多的是以安徽向东发展“桥头堡”、营商环境“亭满意”的新名片,被世人熟知。

她,就是安徽滁州。

一路向东之后,滁州城市快速发展。图为滁州市南谯区。滁州市南谯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路向东之后,滁州城市快速发展。图为滁州市南谯区。滁州市南谯区委宣传部供图

逐梦一体化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滁州是怎么做到的?

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曾给出答案:在南京等先发地区的辐射带动下,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长足进步,这也更加坚定了滁州市深化宁滁一体化发展的信心、决心。

滁州毗邻南京,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优良的区位优势,是她向东发展的先天条件。然而,先天条件何以转化为后发优势,更需要主动作为,激流勇进。

回顾滁州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发现,一路走来,“一体化发展”是滁州不变的执着。

早在18年前,滁州就提出“主动接受辐射、实施东向战略”的口号,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向沪苏浙看齐。

2013年,滁州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同年加入合肥都市圈,“双圈互动、左右逢源”。

2018年,滁州提出了“对接大江北”的发展战略,“抢跑”融入长三角。

滁州市来安县汊河经开区通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打造产业新城。来安县汊河经开区供图

滁州市来安县汊河经开区通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打造产业新城。来安县汊河经开区供图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滁州成为长三角中心区一员,开启“共舞长三角”的新篇章。

2020年上半年,滁州党政代表团四赴南京,谋“高质量”篇章,布“一体化”大局;宁滁两地共同印发《2020年宁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明确17项重点任务,从“思想破壁”到“机制破壁”,宁滁跨界一体化不断向纵深迈进。

物理和化学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机械的物理“对接”,而是要打通“任督二脉”,全链、系统地去融入。

首先,说起连接长三角的交通基础设施,滁州无疑是“基建狂魔”。

滁州吴庄立交俯瞰图。滁州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安徽第一。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滁州吴庄立交俯瞰图。滁州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安徽第一。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仔细一算,滁州与长三角区域相衔接的省际高速公路,已建成6条,在建4条,开展前期工作6条。

滁州市境内已建成京沪高铁、京沪铁路、合宁客专、合蚌客专、水蚌铁路等共5条,全长385公里,居全省前列。

滁州与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衔接的普通国道、省道,共有20余条,正在谋划建设的还有16条。

滁州与南京无缝换乘的公交线路6条,正在建设的宁滁城际铁路,也将于2022年完工。

如果说,打通交通堵点只是滁州一体化发展的一大步,那么种种从物理“对接”向化学“融合”的迈进,更突显滁州一体化发展“从量到质”的变化。

对于长三角众多城市来说,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滁州的比较优势明显。共舞长三角,正从“一厢情愿”变成“两情相悦”,中新苏滁高新区,就是最好的注脚。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滁州设立的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车间。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滁州设立的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车间。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苏滁高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实施市场化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开发园区。9年来,园区引进项目270多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目前投产企业120多家。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营养健康等主导产业。

除了中新苏滁高新区,还有以科创、文旅、健康三大板块为主的天长市金牛湖新区;以为南京江北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配套为主的来安县汊河经开区……滁州一直当好长三角“发展的腹地、产业的配角、生态的屏障”。

滁州能将长三角企业“引进来”“留得住”,还有自己的“杀手锏”:一流的营商环境。

滁州通过打造“亭满意”服务品牌,对标长三角,让“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滁州都能办”。

更令人称赞的是,在“亭满意”的带动下,来安“来安心”、全椒“全舒心”、定远“定放心”、南谯“谯头堡”、凤阳“凤如意”等服务品牌,如雨后春笋,遍布滁州。

现在,外界评价滁州最多的有两句话:滁州发展速度快;滁州干群精气神好。

踏上新征程,滁州再出发

今天,走进滁州,你会发现,一体化在这里筑起的不仅是经济协同的发展圈,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圈。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享受江苏的教育资源:南京琅琊路小学、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苏州外语学校等在滁设立分校。

在这里,人们可以拥有长三角的医疗资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儿童医院等在滁设立分院,滁州与上海15家三级医院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俯瞰苏滁大王公园。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俯瞰苏滁大王公园。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畅享长三角城市“绿肺”:跨皖苏两省的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滁河风光带……正吸引着一波又一波长三角游客来此打卡。

至此,不难看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滁州样板,是整个城市“全面修炼”下,自然而然、协同共舞、水到渠成的结果。

从征地拆迁到招商引资,从基础设施到产业规划……滁州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更快、程度更深、范围更广。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

去年面对疫情汛情的大战大考,滁州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稳居安徽省第三;集中开工重点项目309个、总投资1929亿元,均居安徽省第一……一个个数一数二的数据,见证着滁州奋进的步伐。

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滁州如何展现新担当、焕发新气象?如何确立新标杆、实现新突破?滁州如何继往开来、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月22日,在滁州市召开的全市“新阶段再出发”动员大会上,张祥安明确,唯有“新阶段再出发”,这既是重任所驱,更是责任所在。

“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将在滁州叠加释放。

“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抓住了就会创造‘滁州震撼’,抓不住就会留下‘历史遗憾’。”张祥安掷地有声。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词,这座城市,也找准了未来的定位:高水平打造新兴产业发展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区、美好安徽先行区,高标准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

与此同时,重点打造“十个滁州”,奋力实现“5688”发展目标,即到“十四五”末,滁州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80%以上、跻身全国前80强。

滁州,亭好!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滁州再出发!

来源:聊时局

责任编辑:杨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