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 正文

安徽敲定城市更新行动“施工图”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中央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安徽省已经拿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施工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快转变,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生态修复】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不低于80%

刚刚过去的周末,在合肥市老城区和滨湖新区过渡地带,骆岗公园的建设者们正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加快推进项目施工。公园有锦绣湖、园博园、生态体验区和科创CBD四大板块。目前,公园已经开工9个项目,最受关注的就是锦绣湖公园和园博园。

在锦绣湖公园项目一标段,要依据现有的地形,塑造6座山体。上海园林绿化建设公司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蔡芳芳介绍,一标段计划下月底山体塑形完成,之后启动乔木种植。明年秋天,市民来到这里就可以欣赏“层林尽染”。

园博园主要建设四大展区。其中,城市更新展区将保留原有场地的街巷空间、植物景观、建筑标识等场地风物,设置时光街和观展线串联机场记忆和城市展园。“目前,已完成土方量33万方,完成清表1540亩。在年底前,完成骨架落叶乔木栽植,明年10月底完工。”

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规划战略部副部长王向荣说,骆岗公园的建设将利用大面积水林空间净化巢湖入湖水系,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样板区重大生态工程,使之成为安徽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代表之作。

当前,城市生态修复已被列入安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主要行动之一。安徽省要求,各地系统修复河湖水系、湿地等水体以及山体、废弃地;加快城市水环境治理,构建滨水特色环境,合理布置绿地。到2025年,全省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0%。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市则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出炉的合肥市“十四五”林业和园林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合肥的城市公园要达到500个,全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以上”。

  【老城更新】

  “十四五”末基本完成

  现有棚户区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城市危旧房及老旧厂房……这些事关群众居住条件的设施,如今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

今后,全省将积极推进片区化改造,鼓励“一次改到位”;优先改造供水、供气、排水、电讯等地下管线及二次供水设施,推进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完善消防、停车、充电、养老、智能信包(快件)箱等设施。

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老城更新“工改商”“工改文”以及补助资金等激励措施,鼓励转变城市老旧厂区区域功能,积极向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转型,大力发展商贸金融、健康养老、文旅科创等产业,建设科普基地等。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另外,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一批老旧厂区改造示范项目。

 【基础设施】

  主要综合客运枢纽间交通连接转换1小时内

道路、停车、雨污水处理……当前,全省各地市的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存在短板。下一步,全省也将针对性地开展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除了要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各地将加快构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网络体系。设区市政府驻地应能在30分钟内到达对外客运交通枢纽,城市内主要综合客运枢纽间交通连接转换时间不超过1小时。

为缓解局部区域停车难,下一步,全省将实施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到2022年,设区市建成停车泊位管理信息化平台;到2025年,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同步按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

到2025年,全省将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基本建成设区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超35%。

  【韧性城市】

  2025年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基本完善

全省将大力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相应措施。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同时,加强城市供水供气等安全保障,落实天然气应急调峰储备能力建设责任,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及皖北地区水源替代水厂建设,加快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和疫情防控临时安置点。到2025年,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基本完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

  【风貌塑造】

  “东西南北中”各有千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城市与城市之间也不该千篇一律。今后,全省将实施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

一方面,强化对自然、人文及传统记忆地区等保护状况调查,分类划定城市特色风貌重点片区,注重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强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加强“口袋公园”等开放空间建设,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风貌整治。

同时,加强城市特色要素识别与挖掘。皖北地区,侧重传统建筑文化挖掘传承,延续传统街巷肌理,提升城市的地域特征。皖南地区,突出山、水、城有机融合,强化城镇历史格局、徽派古建筑等特色要素保护。

另外,皖中、沿江地区,注重保护传承沿江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城市特色,加强工业遗产等资源保护利用;皖西地区,突出自然山水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

  【新城建提升】

  2025年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实现全覆盖

依托前端传感器,来自全市桥梁、主干管线的数据实时进入监测系统,一旦出现异常便会预警……这是合肥城市生命线监测中心每天都在上演的情景。

安徽省最新要求,全省各地大力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到2022年6月底,各市全面完成以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为重点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覆盖。

此外,各地要加快对城市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积极探索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到2025年,系统化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市政设施管理服务效能显著提高。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责任编辑:汤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