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 正文

从复工复产转向满工满产

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把定好的进度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上来——

从复工复产转向满工满产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自复工复产以来,瞄准国内外市场进行订单优先排序生产,充分释放产能,以确保整车准时交付客户。     本报通讯员 陈亚东  钱鑫 摄

3月23日,安庆市大观经济开发区集贤工业园区内,安徽菱湖漆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灌装油漆。自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日产量突破80吨。  本报通讯员 黄有安 项顺平 摄

近日,位于滁州市南谯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瑞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职工在生产出口的无饰岩棉带保温复合板。本报通讯员 董超 摄

3月2日,全省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复工复产中企业用工难、物资运输难、产业链协同难、外经外贸企业复产难、资金筹措难、防疫物资短缺等“五难一缺”问题,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五难一缺”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复工复产进展如何?记者走访省内部分园区、企业和有关部门。

开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生产经营稳步“回暖”

3月25日上午,2020年省第三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舒城县举行。推进会主会场设在舒城县“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及5G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现场。

随着5G、物联网时代到来,柔性显示技术凭借轻薄、可弯曲等优势,迎来发展机遇期。“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项目”位于舒城产业新城内,由光显领域知名企业欧菲光引领,未来有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约3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40亿元,新增就业约2.3万人。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还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新型显示触控模组基地。

“产业新城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产业服务,携手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重点发展模组、面板制造、上游材料及新型显示设备等,共同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舒城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执行总裁赵威说。截至目前,舒城产业新城签约投资额超过310亿元,累计开工项目31个,其中包括开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阿斯米特激光智能制造项目等10家企业投资的项目,均实现投产。

“我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实力、有前景。我们将按照省委要求,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持续放大技术先进性、市场广阔性、产业配套性、研发自主性等优势,进一步优化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加快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全省各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引进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全产业链,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通富微电子公司,芯片键合车间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帮助,公司已经全部复工,产能恢复到了春节前的90%以上。”公司总经办主任李芳说。

面对疫情,合肥经开区扎实做好防控、复工“同步走、双落实”工作,通过“云”签约等形式引项目、促投资,积极打造全国芯片产业高地,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合肥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2019年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签约,长鑫存储项目在合肥经开区空港经济示范区正式投产,以及今年2月长鑫国产DDR4内存条产品正式发布,该区开始围绕长鑫相关项目,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上千亿元级的集成电路产业。不久前签约、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投资集成电路项目,将助力该区完善高端存储芯片产业链。

“针对全区56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区领导包保、部门负责、56个小组下企业,跟踪指导企业落实防控措施。”合肥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桑林兵介绍,该区对复工企业加强生产、就餐、住宿、健康等4个环节的防控措施,并向重点企业派驻医疗小分队。在一系列帮扶措施的推动下,合肥经开区复工复产企业累计超过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全省各地聚焦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具备基本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等“四重一小”,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加快畅通经济社会动态循环系统。

省统计局进行的疫情影响专项调查结果显示,2月中下旬起,企业开工复产明显加快,员工逐步返岗,物流供应日益通畅,工业生产秩序和生产水平明显恢复。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接近100%。

产业协同固“链条” 畅通经济社会动态循环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关系产业链整体运转效率和水平。

在确保安全防疫的前提下,江淮汽车有序复工复产。江淮iC5自2月26日上市预售以来,市场订单需求较大,但由于上下游零部件企业供应不足,对顺利生产造成一定阻碍。

“以方向盘上的多功能开关为例,供应商来自外省。疫情前,供应商每天可达到日产15万只开关,节后复工,该企业一天只能生产1000多只。”江淮乘用车制造公司采购部部长张庆介绍,了解到外省供应商主要是人员无法到岗后,公司决定向这家上游企业输送工人,35名从各个部门抽调的业务骨干,被包车送到外地工厂。为保障员工安全,员工只在客户支援专线操作,与本地企业工人错峰上班。“一周内,定点支援员工每日生产计划的完成率即达到105%。”

从2月中旬开始,江淮汽车全国生产基地、经销商、零部件公司积极复工复产,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目前,各生产基地积极与政府沟通,跟进供应商复工及物流运输情况,逐步实现产能爬坡。

记者近期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前制造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大企业复工复产率高,而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率低,直接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

3月1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助力中小微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从加快复工复产进度、加大稳岗用工保障、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7个方面出台22条措施,精准有序扎实推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更好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加快经济社会动态循环。

“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产业链整体运转效率不高,是此前制约不少企业达产、满产的瓶颈。受益于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各项措施的落地,目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正不断向好发展。”省经信厅有关负责人说。

3月24日早上8点半,芜湖航空产业园内已是一片繁忙。产业园里的雄名航空科工(芜湖)股份有限公司,精密端齿的生产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公司已经全面复工,产能正逐步恢复正常。”雄名航空董事长徐文彬告诉记者,疫情暴发以来,企业正常运营受到影响,业务活动有所停滞。“一边是上个月‘断档’的业务,一边是人员工资、研发投入、生产及管理成本等各项支出,今年预计有800万元的资金缺口。”

“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芜湖市委、市政府出台惠企‘18条’、《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在失业保险费返还、定点企业奖补、加大创业支持等方面重点发力,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应对疫情、缓解困难,进一步落实税收减免、社保减免,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降本减负。”芜湖市政府相关人士说。

日前,记者在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一些生产技术人员放弃休息奋斗在生产一线。

“安利股份2月15日正式复工复产,目前员工基本上全部返岗,不存在用工难问题。”安利股份董事长姚和平告诉记者,复工复产初期,公司防疫物资尤其是口罩比较紧张,在合肥市、肥西县经信局以及肥西经开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口罩等防疫物资没有出现断供现象,有力保障了生产经营有序开展。“受疫情影响,3月上旬及之前出现过上游原辅材料供应商无法复工或复产率低、部分区域交通管制,以及物流运输不畅等堵点,目前都恢复正常了。”

新需求催生新供给 新产业新业态“逆势而上”

在中国声谷,一批以创新技术为根基的AI企业,以硬核科技助力战“疫”的同时,一个个产业平台也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托底平台。

记者走访中国声谷时了解到,目前,智能语音开放平台服务超过100万家开发团队,实现企业应用服务不掉队;类脑智能开放平台为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提供全天候高效能算法运算支持;制造中心平台有序复工,保障园区中小企业生产制造……

“我们的智能营销平台成为疫情期间最具产出效益的窗口,惠及园区350余家企业。”中国声谷营销平台运营单位负责人刘国欣告诉记者,从疫情期间后台销售的数据看,智能穿戴和教育办公类产品如智能手环、智能鼠标等产品的销量明显增加。今年将有超过30万套智能硬件产品,由中国声谷线上和线下营销平台送到千家万户。

“疫情发生后,线下零售店铺停业,多亏平台借助声谷品牌优势,帮助我们将智能产品线上‘托管’销售,及时打通市场、有所回款。”咪鼠科技负责人冯海洪说。

疫情之下,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逆势而上”。

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赫兹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疫情发生后,公司在2019年安徽省首台套产品“太赫兹人体安检系统 Terasnap B03”的基础上升级,成功研制了新一代的首台套产品——太赫兹无接触测温安检安防一体机,受到地铁、高铁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较大单位的关注。

3月23日,博微太赫兹总经理武帅告诉记者,该产品将太赫兹人体成像技术与红外测温技术相结合,仅需被检人员正常步行通过指定区域,即可在无需停留的情况下,完成测温及安检安防检查,真正实现了“全过程无接触”模式,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与被检人员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无停留的快速通行效率,将原有的300人/小时增至1500人/小时,提升5倍,有效缓解了公共场所人流聚集压力。此外,设备可实现测温与安检安防的信息化,检测数据本地有效存储90天,便于设备管控、安防资源协调。

数据显示,1月至2月,全省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产品需求增长较快,产量同比大幅增长,增速分别为1.2倍、70.9%。多晶硅、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上游高技术产品也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5.4倍、12.1%。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碳纤维等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1%、79.3%和50.5%。

“部分高技术、新兴产品较快增长,体现出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济运行抵抗风险的韧劲。”省统计局负责人认为,当前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工业生产秩序正在有序恢复,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影响将逐步消除。我省制造业生产能力充足,经济供给基础依然牢固,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

政务服务“加速度” 跑出满工满产新希望

3月16日,芜湖造船厂64000吨巨轮“聚和普度”号顺利、安全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开启远洋征程,这也是目前我省船舶行业所能建造的最大吨位海轮。3月20日,由该厂承造的印度JSW钢铁有限公司8000吨散货船批量订单第二艘船“JSW VISHALGAD”号顺利下水,这也是芜湖造船厂复工以来完工的第4艘船。

“复工后20天内就完成了64000吨、12500吨、8000吨等三个系列散货船试航、交船,达到原定建造节点要求。”芜湖造船厂总经理张钊介绍,自2月中旬复工以来,该厂紧咬既定目标不放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快速有序推进全面复工复产,科学、合理地抢工期、赶进度。企业复工率10天内从20%提升至98%,关键岗位返岗率达100%,复工率远高于造船行业平均水平。

“芜湖造船厂能够迅速复工复产恢复产能,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尤其是解决了用工难题。”张钊说,企业2月中旬复工时,只有400多名员工到岗,还不到往常用工量的两成。为了确保造船进度,船厂在我省“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的支持下,采取包车的方式,紧急从外地“点对点”接员工返岗,有力保障了生产建造任务。“疫情影响了原定计划约一个半月,我们提出,掀起生产大干热潮,向时间要效益,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把定好的进度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上来,奋力完成全年预定的目标任务。”

连日来,各地“点对点、一站式”集中精准输送务工人员安全返岗,通过就近就业、共享员工、调剂余缺等方式,解决突出用工需求。在要素保障上全面助力,千方百计满足复工复产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加快畅通交通物流,确保原料进得来、产品运得出、快递送得到。优化审批服务,积极推广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等服务,帮助企业保生产、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

作为安徽省“大、新、专”项目之一的长九(神山)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产能7000万吨/年。该项目达产后,产量规模将居世界第一,产值总规模超过千亿元。

“现在人员陆续到岗,返岗率近9成,从上个月25号开始轮班作业,现在每天产量已经恢复到8万吨左右。”谈到近期工作,长九神山矿矿长常玉坤兴奋地告诉记者,根据后续人员到岗情况,预计产能很快就能恢复到去年峰值。

疫情之下,复工最大困难在于人力问题。矿山采场有支作业队的部分一线员工主要为湖北籍,重点疫区员工无法及时返岗给矿山复工带来极大困难。在“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支持下,长九项目部党工委统筹安排,先是安排主要管理人员全员返岗,再遵循“先返岗、先隔离、先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非重点疫区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同时就地招聘本地人员充实力量,千方百计保障矿山生产需要。

“2月28日,长九项目今年首期砂石产品线上竞价交易活动举行,采取数据电文形式进行,实现交易双方‘隔空握手’。当期四宗近百万吨产品全部竞卖成功,赢得2020年‘开门红’。3月5日,长九砂石产品2020年第二期竞价交易公告发布。”长九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孟辉表示,3月初,2020年度生产计划及分解任务下达,全年生产目标任务3000万吨。长九正常生产秩序的快速恢复,有力支援了长三角市场需方企业的复工复产需要,他们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本报记者 吴量亮 郑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