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安徽新闻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扶贫车间”进村 乡亲致富有路

这几天,宿松县高岭乡汪冲村军威制衣厂十分繁忙,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完成一批外贸订单。

“我们为美国一个单衣品牌代工,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出口服装80万件。”企业负责人汪晓军告诉记者,之前他在宁波经营一家制衣厂,生意不错。2015年,汪晓军返乡创业,开办军威制衣厂。2017年,他响应号召,将厂里适合手工操作的项目引入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我们当地原本就有生产服装的传统,将扶贫车间开到村子里,一方面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一方面也带动乡亲们就业增收。”汪晓军表示,他的工厂主要以服装加工出口为主,今年产值已达1100万元。目前,扶贫车间共吸纳了160名劳动者就业,其中在车间就业的贫困劳动者25人,居家就业110余人。贫困劳动者除在厂内生产外还可利用空闲时间在家加工,每人每月可获得劳务报酬4000元以上,最高月份可达8000余元。

“在军威制衣厂上班离家很近,有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孩子上学。”高岭乡社坛村49岁的唐玉荣告诉记者,3年前她爱人因病去世,她一人得养两个孩子。“爱人治病欠了不少钱,孩子又要上学,生活比较困难,多亏了扶贫车间给我提供了就业机会。”唐玉荣说。

在高岭乡,越来越多的“扶贫车间”开进了村里。宿松县祥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就是该乡的另一处扶贫车间。目前,该扶贫车间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为方便当地就业者,该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多劳多得,工资按月发放,确保每人每月可获得劳动收入3500元以上。目前扶贫车间就业人数87人,其中贫困劳动者22人。“为鼓励企业开办扶贫车间,我们除安排乡里干部对企业定点帮扶外,还对扶贫车间和贫困劳动者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元补贴。”高岭乡党委书记夏仕能介绍。

此外,高岭乡还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成立小飞生态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和土鸡代养服务,带动贫困户75户,户均增收近2000元。“我们常年收购当地贫困户种植的玉米、蔬菜等作为饲料,并带动当地村民一同开展土鸡养殖,提供鸡苗、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扶贫车间’。”合作社负责人杨贤飞说。合作社于2019年成功注册“皖飞航”品牌,并且取得国家绿色无公害认证,同时注册成立了网店,代销当地特色农产品。“我们的产品口碑好,通过微信朋友圈上个月就产生了8.6万元的营业额。”杨贤飞掏出手机向记者介绍。下一步,小飞生态专业合作社将按照“农产品+旅游+电商”的模式,通过农产品溯源激发消费者的旅游兴趣,带动乡村田园生态游,用吃住行乐旅游一体化服务带动当地农产品的线上和线下销售。

责任编辑:郑安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